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许渊冲:译道独行侠(3)


    “中和之道”和“以理化情”
    他怎么可以如此高产呢?许渊冲以“习惯”二字轻巧作答。
    《谈习惯》,这是西南联大《大一英文读本》选编的课文,作者是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讲的是“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许渊冲的很多习惯已经持续经年甚至是大半辈子:比如从高中起天天记日记;从大学起每天起床后译一首诗;从退休起20多年来夜夜工作五六个小时……年年如日,既是习惯,也是定力与信仰。
    为许渊冲的定力和信仰增加过沉甸甸砝码的一个人,当属哲学家冯友兰。1939年8月2日,许渊冲在联大听了冯友兰一堂关于“中和之道”的讲演,并做下摘记:“一个人可以吃三碗饭,只吃一碗半,大家就说他‘中’,其实要吃三碗才算‘中’。‘中’就是恰好的分量,四碗太多,两碗太少……”许渊冲曾以为,事情做到一半就是“中”,听了冯先生的讲演才明白中和之道是有一分热发一分热,有一分光发一分光。每天翻译1000字,既能保证翻译进度,又不耽误吃饭睡觉,这便是许渊冲践行的“中和”。
    许渊冲又为冯友兰的另一篇讲演做了摘记:“看见某甲打某乙,我们愤愤不平,但事后也就算了;如某甲打的是我,事后还是会愤愤不平的,这就是为情所累。应用哲学就要学会‘以理化情’,这样才能有情而不为情所累。”这话对许渊冲可谓“对症下药”。
    许渊冲爱生气,好争论,有人干脆送他绰号“许大炮”。他和赵瑞蕻辩论《红与黑》“谁红谁黑”的问题,同许钧讨论等值翻译和再创翻译的问题,对冯亦代反驳陈词滥调的问题,向韩石山回击自信与自负的问题,与江枫、陆谷孙、王佐良等激起“形似”与“神似”的论战……
    每次口舌相争或笔墨相伐,许渊冲均是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一旦喷完写完,他又用冯友兰的“以理化情”成功疏解情绪。这时,他就天真到心无芥蒂以致“敌友”不分了。比如,许渊冲在出版《追忆逝水年华》回忆录之后,毫不避嫌、乐乐呵呵给老同学赵瑞蕻赠书,并在扉页题字,“五十年来《红与黑》,谁红谁黑谁明白。”再比如,写完对韩石山的回击文章之后,许渊冲一时找不到发表的地方,竟一个电话打给韩石山,说想发表在韩主编的《山西文学》上。韩也不是俗人,欣然应允,两人成了忘年交。
    我本来不大理解许渊冲小孩子般的天真。那次去他家,我突然理解了。机缘是我对许渊冲说了句:“您的军功章有照君老师的一半哪。”他不干了:“怎么可能!我出了那么多书,难道她占了五六十本?”一番振振有词,大意是尽管爱人把他照顾得蛮好,但和出书扯不上关系。我们认为不需要扯明白的,他都得扯明白,何消说那些他认为一定要扯明白的事呢!对他而言,较真是必须的,但较真之后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爱人还是爱人,老同学还是老同学,“不打不成交”还是“不打不成交”……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