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精益求精打磨翻译作品(3)


    
    翻译是技能更是文化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一项艰辛的工作,不仅需要在语言的方寸之间辗转腾挪的才华与勇气,也需要长期坚守的耐心与毅力。学者指出,老一辈翻译家“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值得后来者传承。 
    翻译家李文俊曾表示,他在翻译福克纳的作品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将纠结、繁复、含混不清的原文文体,以简洁、清晰的汉语表达出来,又要保持原文本的美学价值。在翻译《喧哗与骚动》时,他曾写信向钱锺书请教,在翻译《押沙龙,押沙龙!》时,他往往一天只能译一小段,甚至一个长句,第二天再做修改。译完后身体也累垮了。 
    童道明认为,一个好的译本应该是简洁的。“在翻译《死魂灵》时,我引用了一段鲁迅的译文,因为简洁。”童道明告诉记者,现在的文学翻译有个毛病,为了使文句漂亮而堆砌形容词,行文繁琐、冗长。老一辈翻译家的译本往往都很简洁,而这恰恰也是后来者最难做到的,其背后是文化的积淀和语言的功底。 
    “老一辈译者对待翻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比如鲁迅就有句名言:‘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涵义往往不同,这就需要译者反复查阅不同的辞典以及相关参考书。”王宁说,翻译不仅是技能,也是文化。译者在开始翻译工作之前应当对两种语言做精深研究,对两种文化做深刻把握,对翻译应当持严肃认真的态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