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郁正谈翻译(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2:11:14 中国社会科学报 张绪强 参加讨论
其实,在此次报告之前,罗郁正曾发表论文《从“玉箸”谈到“牛皮纸”》,加入到当时翻译界著名的翻译方法大论战中。论战之初,许渊冲撰文提出:“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竞赛,文学翻译更是两种文化的竞赛。译作和原作都可以比作绘画,所以译作不能只临摹原作,还要临摹原作所临摹的模特。”这一提法对罗郁正而言,一定如骨在喉,不吐不快,必须站出来说明自己的想法。 罗郁正并不赞同许渊冲将古典诗词押韵翻译的做法,在他看来,翻译应是从两种民族的文字中用折中办法——中庸之道——创造出来的艺术,翻译绝不能“拟化工而迥巧,夺原文之美以争鲜”。体现在中国诗歌英译方面,就是要清楚认识中西方诗歌的差异,在翻译中再现原诗的精髓。他认为,中国诗歌经历了三千年的演化,形成了多种形式、格律和风格,并在其演化中与音乐紧密联系。汉语的单音节发音决定了中国诗歌不同于英文诗歌的乐感、节奏。句法结构方面,古汉语句子中常见的主语省略为诗歌增加了独特的风味,这在英文诗歌中是极罕见的。主题思想方面,分别、友情所占的比例比爱情更大,这也表现了中西方社会习俗的差异,中国诗歌从最初开始便从平民百姓和文人群体中汲取灵感,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活动。儒家、道家、佛教思想的浸淫造成了中国诗歌的复杂性,也是理解中国诗歌必须具备的背景知识。种种因素决定中国诗歌与英文诗歌存在很大的区别,中英诗歌翻译存在很多文化方面的因素。例如,中国诗歌重“含蓄”,“含蓄”即英语所谓的implicitness,在翻译中国诗歌时,应该把诗歌的“含蓄”摆在比押韵更高的位置上。中国诗中最忌的一件事就是说得太明白,因此翻译时要尽量保留原诗的“含蓄”之美。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网络语言别拿低俗当“个性”
- 下一篇: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