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观点·对话·访谈 >

词典编纂“规范观”的更新


    作者简介: 
    沈家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前任所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文》和《当代语言学》杂志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英汉比较语法、语法理论、汉语功能-认知语法、口误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等,主要著作为《不对称和标记论》《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沈家煊卷》《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语法六讲》等。 
    相关信息: 
    本文提供的资料主要根据下列三种参考书:1.David Crystal ed.1997 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2nd ed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Henri Béjoint 1994 Modern Lexicography:An Introduc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3.Albert C.Baugh and Thomas Cable 1993 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4th edition,Routledge.其他参考材料随文附列。 
    一、“规定主义”的传统 
    坚持说法和写法只有“对”和“错”之别,没有中间状态,严格遵照规定的说法和写法是对的,不遵照规定的说法和写法是错的,这就是“规定主义”(prescriptivism)。如果有几种可供选择的说法或写法,“规定主义者”认为,语法学家和词典编纂者不仅仅是将它们照实记录,还要对它们分别作出评判,确定哪一种是规范的。规范一经确定,就必须严格遵守。在“规定主义者”眼中,语言的变化因为要突破规范,所以总是朝坏里变,语言的变化就是语言的衰败和退化,他们以遏制语言的变化为己任。(1:2) 
    “规定主义”有很长久的传统,有许多国家很早就认为,成立一个专门的“学院”(academy)是照看好本国的语言、防止它衰败的最好办法。意大利于1582年成立著名的“秕糠学会”(Accademia della Crusca),旨在纯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语言托斯卡纳语。这个学会的成员后来以语言上的保守派而闻名。1612年开始出版该学会的正式词典《秕糠学会词典》,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虽然这项工作现在仍在继续,但在20世纪初意大利政府的法律己将其出版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限于古典作家作品和语言学文献期刊。(《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5版1:712)法国于1635年成立“法兰西学院”(Académie Francaise),以保守的面目出现,反对文学内容和形式上的革新。其章程规定的职责是:“小心谨慎、不遗余力地为我们的语言制定明确的规则,使其变得纯洁、雄辩、具备探讨人文和自然科学问题的性能。”这个学会的40名成员主要来自教会、贵族阶层和军方,至今仍保持这种成员构成的偏向。该学会的第一部词典出版于1694年。到18和19世纪还有好几个国家相继成立这样的学院:“西班牙学院”成立于1713年,“瑞典学院”成立于1786年,“匈牙利学院”成立于1830年,叙利亚、伊拉克、埃及三个阿拉伯国家也有这样的学院,“希伯来语学院”是1953年才成立的。(1:4;3:258) 
    17世纪英国也有人提议成立类似的“学院”,并得到文学家德莱顿(John Dryden)和笛福(Daniel Defoe)的支持。笛福认为,学院院士的声望“足以使他们成为文体和语言的当然裁判,任何作者未经其许可不得恣意杜撰新词”。他甚至认为自造新词跟伪造钱币一样是犯罪,应该彻底杜绝。1712年著名讽刺作家斯威夫特(Joathan Swift)提交了《关于改正、改进、规定英语的建议》,他向当时的当权者抱怨道:“我们的语言十分的不完善,日复一日,它的改善远远抵不过它的衰败,那些冒充打磨和提炼英语的人实际是使滥用和谬误大增;许多用法还完全不合语法。”他主张,“与其听任一种语言永无休止地变化,不如就接受它当前的不完善状态”,因此他提议成立一个“学院”来“一劳永逸地规定我们的语言”。(1:4;3:259-262)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