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用学 >

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5)


    上文曾经提到过,Craik曾经假设,人们所建构和操作的心理模型,其实包含许多小型的心理模型。在我们看来,这些小型的心理模型,实质上体现为小型的知识结构。这些小型的知识结构是若干不同范畴的小型知识集(minimal set of knowledge),分布为多层级的支系统和分系统,纵横交错连通在一起。所谓建构和操作心理模型,就是依靠认知主体心智中由抽象知识组织起来的类知识所建构的小型知识集进行信息的编码、组织或补偿,以期获得新知识。小型知识结构里图式的内容,我们倾向于用常规关系知识来体现。 
    4.心理模型与常规关系 
    过去十多年来,学者对常规关系作过很多研究。从本原来说,常规关系是事物间的一种自然关系: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环境,事物有自身的外在形式、内部结构、作用功能,事物有其发生、发展变化、终结的过程,这些过程都会有其前因后果、取一定的形态、表现出一定的性质特点,而且事物同周围环境还会相互作用,从而同他事物也建立关系,如此等等。这些被人们认识或想象为如此以后,就会以知识形态或社会意识的形态作为认识成果固定下来,于是某一事物同另一事物之间的关系,或某一事物的某一状态同某一(些)时间、空间、性状、形态、功能、变化、因果等之间的关系,就会被认定为较为经常性规约性地建立起来的联系,成为某一“常规关系”的基本内容。这样的认识成果可以用语言表达形式体现出来,成为人类的第二信号系统[16:7-14;17:11-17],例如“谢幕”“下馆子”“上茶楼”“考研”“坐轻轨”等,就凝聚了一连串的常规关系。从本体论来说,常规关系是事物自身的关系;从认识论来说,常规关系是社会群体以关系方式把握世界的认知方式和传播媒介;从方法论来说,常规关系作为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方法,成为认识事物的一种图式[18:6-11]。在认知科学,有人利用常规关系作为建构缺省推理的理论工具[19:49-58];在语用学,常规关系可用于研究话语理解和语用推理的机理。从话语理解的含意推导来说,常规关系为语言的表达所利用,在话语中体现为含意或称隐性表述(implicit expression)的具体内容,对语句的显性表述(explicit expression)作出阐释或补足,使话语得以理解为相对完备的表达,这就是以常规推理进行的含意推导[20:111-119;21:42-51;22:10-16;23:18-24;24:107-111]。 
    近年来,对常规关系的研究又有了深化,从更为抽象的层次对常规关系作了新的概括,认为常规关系在人们大脑里的知识结构中,是作为小型知识集分布的,分布为多层级的支系统和分系统,由相邻和/或相似关系把它们纵横交错地连通在一起;这就是说,[相邻±][相似±]可以作为审视常规关系的两个维度。[21:42-51][22:10-16][23:18-24][24:107-111]做出这样的新概括,出自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两事物间肯定可以从[相邻±][相似±]两个维度表现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很相邻/相似到很不相邻/相似,没有什么事物是不能从这两个维度来观察它同另一事物的关系的,而且比较容易观察。另一方面,人们感知外界事物的心理特征,也强烈受相邻、相似关系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关于人们感知事物的完型趋向理论有几项原则,其中包括相邻律、相似律。按照我们的理解,这几项原则既分工又合作,对人们感知外界事物的完型倾向作出了完整的说明。完型趋向刻画了人们感知事物时表现出的趋向于“完型”的基本倾向:在条件许可下,总是倾向于以过去的经验为依据,将感知对象识解为一个“好”的完型整体;相邻律、相似律说明影响人们作出完型感知的两个维度,即相邻的事物和相似的事物分别都倾向于被识解为一个完型整体。这是心理模型研究从格式塔理论所得到的启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