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历史语言学 >

从历史演化看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5)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语素的形式标记是单音节,这与世界很多语言都不一样,在古代汉语中可以说没有多音节语素(数量不多的双声、叠韵其实是同一个音节的变形,相关研究参见孙景涛(2008),也就是说,这些双音节的变形是很受限制的,而且这个限制框架源自单音节格局。)这样通过单音节形式把一个语义概念包裹起来,构成最小的离散的语言单位,造成了古汉语的根本属性。徐通锵(1991)称之为“字”,用他的表述方式就是“一个字·一个音节·一个概念”。 
    根据陈保亚、汪锋(2006)的英汉100核心词/语素材料[2],可以发现无论先秦汉语还是英语,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单音节,如下: 
    
    
    简单统计一下,则有如下对比: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