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圈外·视野 >

被误解的“聪明笨小孩”(2)


    从事一线语文教育的老师不知道除了“懒”和“不爱动笔”,还有另外的合理解释
    “骗子!”兰紫曾被家长如此质疑。在她刚开始运行读写困难矫治机构的2009年,百度上关于“读写困难”的搜索反馈只有5000多条。
    没听说过这一现象的父母想不通,为什么孩子别的方面没有问题,甚至很聪明,但最基础的读和写就是做不好呢?
    一位父亲向兰紫抱怨过:“我的小孩是要读常春藤的,怎么可能三年级就读不下去了?基因变异了吗?”
    有一次和一位妈妈聊天,兰紫用到了“读写困难”的另一个说法“读写障碍”。“哐”的一声,那位女士把包往桌子上一摔:“兰紫老师,我特别不喜欢你说话的腔调!”
    这些家长并不了解,“读写障碍”并不是“思维障碍”或智商问题,它特指孩子智力正常,但读写能力差的情况。有些读写困难的孩子还具有更强的立体思维能力等其他天赋。根据历史记录和遗留的手稿,爱迪生、达·芬奇等人也可能有读写困难。
    然而,面对字迹潦草,阅读吞吞吐吐的学生,中国的大多数老师可不会联想到上述杰出人物。天天的成绩亮红灯后,李楠带着他上了很多补习班。但不管在哪儿,从事一线语文教育的老师都不知道除了“懒”和“不爱动笔”,天天的情况还有另外的解释。
    美国乔治城大学学习研究中心的吉娜薇·埃腾教授和同事曾运用脑成像技术,对有“读写困难”的孩子进行分析。他们发现在进行阅读活动时,这些孩子左脑后部负责将文字转换为声音的“39区”和“40区”不如阅读能力正常者活跃。耶鲁大学读写困难与创新中心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这说明,读写困难是一种有生理基础的、确实存在的医学问题。
    但8年前,当兰紫作为“中语会(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学术委员会)读写困难识别和干预矫治研究课题组”一员,着手从教育学领域撰写相关论文时,她发现可以引述的国内资料少得可怜。在参考文献中,她不得不附上5年以前的调查结论。
    学界之外,对读写困难的公共普及就更少了。这造成了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种种误会。
    其实根据现有的研究,发现疑似读写困难的表现并不难。
    天天很聪明,能说会道,却总记不住字形。即使记下来了,天天写字时也异于常人,比如“董”字,他是从下往上“画”出来的。
    他告诉妈妈:“字像一团团的蚯蚓。”虽然可以生动地讲故事,但如果让天天对着书朗读,他就会跳字、跳行;考试写作文时,他也只写两三行就停笔。
    这些都是读写困难的明显表现。郭菲介绍,读写困难包含三种情况:阅读和语言困难——在字词发音,阅读速度、节律,词汇量和字词理解等方面的困难;书写困难——笔画不规范,写字间距不一,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有较大差距等;动作协调问题——平衡力欠佳,握笔姿势不协调等。
    在课题组筛查出的“读写困难”儿童中,单独具备上述1种情况的占65%,同时具有两种情况的占26%,3种情况叠加的占到9%。
    这些困难首先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表现。上述调查中,读写困难学生成绩排在后10名的比例是21%,大大高于普通学生的6%。
    成绩差又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使许多怀着强烈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在统一的考试标准下,成了被老师指责、被同学嘲笑,同时深陷自我怀疑的“差生”。
    有天放学后,天天突然说:“我不想上学了。”妈妈问他为什么,他也不吱声。“是不是谁挤兑你了?”这一句赶到点了,天天瞬间哇哇哭了起来。原来有3个同学,趁别人都不在教室时跟天天说“你滚出我们班去”——因为他那段时间总迟到,表现不好。
    李楠很少看到儿子哭得这么伤心,看得她都想哭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