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比较分析假设(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2:11:42 《中国外语》2015年第12卷 文秋芳 参加讨论
认知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不是对现实世界的镜像反映。人的认知活动是连接现实世界与语言的桥梁。语言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语言反映的是人对现实世界的认知结果,另一方面语言又成了人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由于生活在不同地区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因此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就有可能不同,所产生的认知结果也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就会反映在他们所说的语言上(王寅,2007:88-89)。人们从小学习母语,所有反映到母语上认知世界的习惯和方式就会像血液一样流淌在身体内,悄无声息地起作用。学习一门外语不仅是在学习一种新语言形式,同时也是在学习一种新思维方式,掌握一种认识世界的新视角,构建一种向外部世界表述中国文化、中国形象的话语体系(文秋芳、孙旻,待发)。如果外语教学只限于语言形式,学习者就会不知不觉地将母语的概念系统强加于所要学习的外语体系上。认知语言学理论还批评传统的外语教学,将目标语中概念系统知识碎片化、零散化,同时又不提供合理的解释。学习者只能依靠机械练习、死记硬背,导致储存在大脑内的知识缺乏系统性,运用时难以提取,有时也难以区分相似的语言项目。例如英语教材一般按照现在时、将来时、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的顺序逐一教授。逻辑上说,这样的安排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是,孤立学习这些时态,让学生容易形成一种错误印象,即一个时态对应一种时间,用于描述一个事件。事实上,英语本族语者对时态的选择和运用取决于说话人对事件认知的不同视角。换句话说,同一个事件,说话者可以根据视角的转换,灵活选择不同的时态。因此信奉认知语言学的二语习得研究者特别指出,外语教学中认知层面上的系统比较尤为重要,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将平时分散学习的知识形成概念化的知识体系(Littlemore,2011;Tyler,2012)。 2 认知比较的分类及示例 认知比较分为语际(inter-lingual)和语内两种。语际比较涉及目标语言和学习者的母语,例如英语与中文的比较;语内比较涉及某个语言内部两个相似项目的比较,例如英语中两个时态的比较。无论是语际还是语内的比较,它们的比较都涉及认知方式(how)和认知结果(what)两个方面(见图1)。需要强调的是,认知方式与认知结果之间由单向箭头相连,意味着前者对后者会产生影响。换句话说,认知方式上的差异会导致认知结果的差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