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文字训诂学 >

释“方”——兼论“方”的工具属性


        汉字“方”自东汉许慎以来,每每有解析其本义者,但郭沫若等一批文字学家经过考证,其结论无一可得服众。本文结合历代文献中关于“方”的用法及字典中诸义项与其古文字形的考释,得出“方”应是一种既能合并舟船使之并行,又可用来丈量土地的多功能工具。而这样的解释,恰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方”在古汉语中的诸多意义。 
    作者简介: 
    段颖龙,从事经济史研究、古货币研究、古文献整理编校及文博工作。研究方向:先秦文献学、文物考古、古文字学、经济史等。作者单位:北京阳光书苑。
    关于“方”的原始含义,《说文解字》解释为:“并船也,象两舟总头形。”是谓两船合并貌。在古文献中,“方”的这个意义极其多见。如《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索隐》:“案,方船谓并舟也。”所以“方”含有“合并”这个义素。而“方”是独体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亦应是一象形字(见图1),与并舟之形殊不类。而且“方”如何演变引申为“方形”、“方面”、“地方”等意义的,似乎也尚无考稽。所以我们需要从“方”的字形起源来窥探其原始意义,才能将以上的问题加以解决。 
    图1  “方”的甲骨文、金文写法 
     (《甲骨文合集》33094 历组)    (《甲骨文合集》6736 宾组)  
    (《鄂侯鼎》)          (《虢季子白盘》)  
    从图1所示“方”的古文字形来看,确非两船相并之貌。叶玉森也认为“疑象架上悬刀形”,即“方”从—从刀,“乃边裔之国”;商承祚根据甲骨卜辞中的“方帝”,以为“乃祭四方之统名”;徐中舒则以为“方像耒的形制”;郭沫若、吴其昌则云乃“祊”之初文,为祭名;杨树达、陈梦家、饶宗颐、于省吾等皆疑为地名。[1]总之,只有徐氏认为是农具的象形,其余则释作地名或祭名。但农具与“并舟”实为无关,而地名、祭名皆抽象名词,难以与其形相通。所以,我们须扩大思路来审视“方”字,不能仅依字形和文献中与“方”有关的词来分析。 
    一  “方”的名义与中国古代测绘 
    欲求“方”的名义,须从中国较早成书的古籍中寻找。《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注云:“天下之图,如今司空舆地图也。”故知职方氏是管理天下地图的世袭官吏。“职方”一词,亦见于《礼记》。《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其摈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郑玄注:“职,主也,是伯分主东西者。”孔颖达疏:“是职方者,言二伯于是职主当方之事也。”则又知“职方”乃主管“方”的官员。所以联系《职方氏》所述,“方”应与地图有关。而管理地图,辨知各地地形、民风、民族、物产等,必须走访其管辖区域内的所有地方,并有绘制地图的能力。而绘制地图,测绘工具是必要的,故“职方氏”可能是掌管测绘工具的官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