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文字训诂学 >

释汉简中的“木关”及“关戾”(3)


    上列月言簿和四时簿,报告的内容分两方面,首先是物名和数量,其次是物品的完损情况。“故釜一口,鍉有锢,口呼长五寸。”前一句属第一方面,后两句属第二方面。“故釜”即旧釜。“鍉有锢,口呼长五寸。”即釜的上边 沿有修补的铸塞,口部裂开五寸长。“硙一合,上盖缺二所,各大如踈。”前一句属第一方面,后两句属第二方面。“硙”即石磨。“上盖缺二所,各大如踈。”即石磨的上扇有两处破损,两处缺口都像梳子一样大。“踈”即“疏”字,通“梳”④。“硙一合,敝尽不任用。”前一句属第一方面,后一句属第二方面。“敝尽不任用。”即损坏殆尽已不能使用。箭只言名称数量,说明没有损坏,这种情况西北汉简有时以“完”字表示,如居延新简5.63A:“甲渠鄣六石具弩一,完。”居延新简51.90:“受六月余石硙二合,完。”前一句属第一方面,后一句属第二方面。现在看弩,涧上燧的弩是“赤弩一张,力四石五,木破,起缴往往绝”。前两句属第一方面,西北汉简述说弩都要言明力度。后两句属第二方面。“木破,起缴往往绝。”即弩木破损,其上缠束的生丝带多处断裂。古弩臂与弩弓皆为木制,起缴,即弩上缠束的生丝带。对比破胡燧的弩,“赤弩一张,力四石,木关。”前两句属第一方面,后一句“木关”显然应是描写物品的完损情况,而非弩的部件名。我们认为,“木关”即木弯,指弩木已弯曲。“关”可通“弯”。《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城怒而反之,将注,豹则关矣。”杜预注:“关,引弓。”陆德明《释文》:“关,乌环反。本又作弯。”《诗经·小雅·小弁》毛传:“《孟子》曰:‘固哉,夫高叟之为诗也。有越人于此关弓而射之,我则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陆德明《释文》:“关,乌环反。下同。本亦作弯。”《集韵·删韵》:“弯,《说文》:‘持弓关矢也。’《左氏传》作‘关’。”《韩诗外传》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新序·杂事四》同样语句“弯”作“关”。 
    西北汉简中还有一个与此相关的词“关戾”,汉简中出现4例,简文如下: 
    
    
    《中国简牍集成》注:“关戾,关,弩臂前端贯一横木,用于固定捆缚弩弓,此横木即关,简一六·一称‘木关’;戾,扭曲。”若依此注,则“盖毋令暴露关戾”一句不辞。“关戾”应是近义词联用,义谓弯曲。“盖毋令暴露关戾”即不要让弩暴露在外而弯曲。弩为木制,放在外边风吹日晒雨淋会扭曲变形。“弩三关戾”即有三张弩皆已弯曲。西北汉简中还有“扁戾 ”、“边戾”两个近义词描写弩的状况,可为旁证。简文如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