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拍电影》:虚幻电影现实人生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无数微妙的情绪共同建构了当下社会人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年轻人的状态看似热情奔放,实则纷呈多样;中年人的处境看似风平浪静,实则一言难尽;老年人的情况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错综复杂。自恋、孤独和释然,在每一代人身上都留下了印记,自然也暗示着现实与虚幻冲突的加剧。
    浮夸的起点是害怕,自恋的终点是梦想。李杭育中篇小说《拍电影》的主人公吴非就是自恋者的典型代表。吴非最擅长的就是炫耀自己是一个电影人,他热爱电影且自以为很懂电影,他的梦想是拍一部经典的电影并且赚钱。自恋是吴非的资本,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要脱颖而出就必须向他人进行自我推销,于是他卖力地组局筹拍电影。可是,当吴非意识到自己已经退休,已无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时,自恋就是一颗毒药,药效发作时会戳痛自己。而在习惯于独舞的世界里,吴非与董小玫的爱也只能慢慢消亡,消亡在董小玫那句神神叨叨的话里:“你要是去过一个女人在做梦时梦到的那个地方,那个或许她自己也说不上来是哪里的地方,连她梦中的那里你都去过了,她整个人就是你的电影了。”
    吴非忍受电影给予的孤独,他拍了一辈子的电影,却没能和电影真正成为朋友,这无疑是莫大的讽刺。吴非和他的狱友们也是孤独的,七天的时间,他们之间互相嘲弄,整天无所事事。吴非忍受好友的疏离,这种疏离更多是精神层面的。虽谈不上背叛,却也直扎人心——十二分钟的短视频《把酒问明月》不是自己理想长电影《欲望2023》的压缩版,最终成为压垮吴非的最后一根稻草。孤独的极致使他产生逃离众人的冲动,吴非最终选择停租现在的房子,住到桑蒲村,便是最好的印证。李杭育笔下的孤独,是孤独的泛滥,也让孤独本身失语。
    释然是妥协还是反抗?在《拍电影》一文中,李杭育有意将释然浪漫化。相较于“自恋”“孤独”,“释然”的确最容易被浪漫化。释然是对现实的妥协,《拍电影》中的所有人都被欲望所牵制,这就是他们烦恼的根源。在羡慕、嫉妒、仇恨的缠绕中,人开始因虚荣而迷失,因摹仿他人的欲望而迷失。只是现实是公平的,在金钱、法律和事实面前,人总能以最快的速度认清自己,及时释然。
    “电影是假的,但被它触动的情感是真的。”这是吴非的心声,或许也是作者李杭育的心声:诚实地看自己,诚实地看世界,无关自恋、孤独和释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