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张佳荣:龟裂的灵魂与隐匿的自我救赎


    

《崇吾之山,有鸟焉》在巧妙化用了神话传说的前提下,重新赋予了主人公神秘而又沉重的象征意蕴。小说大量采用了镜像式的表现方式,将男主人公残酷的生长环境展现于读者面前。而在这沉痛的成长经历的背后,隐藏的是那些生活中极易被人忽略的温情与真相。
    镜语之下:异化的亲情羁绊
    小说在讲述男主人公李崇梧家三代人复杂的亲情关系时,大量运用了镜语式的表现方式,即通过对小说场景的画面勾勒、色彩渲染等,达到暗示情节发展和隐喻主旨的作用。
    崇梧的三代之家没有女人,父亲和爷爷的关系也异常紧张,因此他很小的时候就不再体验来自女性亲人的温柔呵护了,更是极少能得到爷爷和父亲的宠爱与陪伴,反而在他们暴烈相对的漫长岁月里,像一摊夹在中间的胶泥,时时被殃及。
    就这样,崇梧在一个几乎没有亲情和温情可言的家中长大了。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人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之中,往往会衍生出两种性格:一种是极其敏感,甚至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强烈的抵触和逃避心理;另一种则是开始学会伪装自己,表面上认真生活,实则内心已经变得麻木冷漠,甚至完全无法共情他人。崇梧正在向后者靠拢,或许,是二者的糅合。
    作者通过对崇梧每一次极端感官体验的描写,让读者很明显就能察觉到他的“与众不同”。在目睹父亲将木床劈得粉碎的时候,年幼的崇梧不但内心毫无惊惧,反而在等待父亲将他也一并劈碎;在被爷爷按在地上扇耳光的时候,他不仅没有反抗,甚至觉得就这样死去也不错……总之,作者在塑造崇梧这个人物形象时,将他视角下每一件事发生时的诡异场景、人物疯狂的行为、画面的强烈对比、色彩的炽烈倏变,以及他潜意识里流淌出来的那种麻木和冷漠,全都用文字编织成一个整体,让读者沉浸式体验了崇梧渐渐异化的内心世界。
    对比向度中:隐匿的温情与真相
    小说从宏观角度来看,更像是一出关于两个家庭的舞台剧。女主人公蛮蛮的家庭幸福和睦,与崇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蛮蛮有温柔的母亲,有体贴的父亲。他们所有人都像我们大众所熟知的那样,正在以各自的方式关心着彼此。
    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蛮蛮活泼明朗,和形单影只的崇梧相比,她就像一团明亮的火焰,两人一暗一明,一藏一露,一静一动,这种极具张力的对比,为小说的情节发展营造了一种极富冲击力的节奏感,读者在阅读时也能明显感受到两人之间巨大的落差。
    这样光彩照人的蛮蛮,正是崇梧所憧憬的另一个自己。如他自己所说,蛮蛮是他能够得到的“最后一根与人的世界关联在一起的丝线”。因为蛮蛮的出现,他交到了朋友,还得到了蛮蛮明目张胆的偏爱,甚至因为蛮蛮,他享受到了一直以来都渴望的亲情照拂。这大概是他第一次体验到被人需要的感觉,所以才会奋力想要抓紧这一切,才会在蛮蛮的面前殷切表现。这一切除了他在原生家庭的摧残之下衍生出来的讨好型人格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想要自救,想要将自己与有温度的人捆绑在一起,尽管这种救赎隐秘又渺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就像明媚照人的蛮蛮,也会以过来人的口吻,平静地安慰崇梧“慢慢就没事了”。没人能彻底走入他人的世界。因人世间各种粗暴的碰撞而时时感到内心受伤的人,心灵一定如精密仪器般细腻缜密。他们迷茫、压抑,会对无休无止的伤害感到无奈痛苦,但无论如何,这世上能救自己的,唯有自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