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迟到了的“学术再发动”——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意义、特点与问题(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7:11:30 未知 吴秀明 参加讨论
注释: ①陆侃如:《中古文学史系年》“序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②王瑶先生在1979年谈到“必须对史料进行严格的鉴别”任务时,曾指出“在古典文学的研究中,我们有一套大家所熟悉的整理和鉴别文献史料的学问,版本、目录、辨伪、辑佚,都是研究者必须掌握或进行的工作”。王瑶:《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随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年第4期。 ③钱理群:《那里有一方心灵的净土》,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10页。 ④钱理群:《樊骏参与建构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传统》,《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 ⑤有关这方面的考证文章,如黄平:《“新时期文学”起源考释》,《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程光炜:《莫言家世考证》系列文章,《南方文坛》2015年第2期、《新文学史料》2015年第3期;原帅:《莫言小说人物原型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刘长安:《赵树理1965年纪事本考释》,《现代中文学刊》2014年第3期等。 ⑥王风:《现代文本的文献学问题——关于〈废名集〉整理的文与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3期。 ⑦王瑶:《论考据学》,参见《中国文学论丛》,上海:上海平明出版社,1952年。 ⑧舒乙:《由手稿看〈茶馆〉剧本的创作》,《十月》1986年第6期。 ⑨林斤澜:《〈茶馆〉前后的后话》,《散花记散》,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60页。 ⑩李润霞:《一个刊物与一场诗歌运动》,《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11)参见唐晓渡编选:《在黎明的铜镜中——“朦胧诗”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其中收入了黄翔4首标注为60年代创作的诗歌,最早的一首是1962年的《独唱》;张清华:《朦胧诗:重新认知的必要和理由》,《当代文坛》2008年第5期。 (12)束沛德:《我的舞台我的家——我与中国作家协会》,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年,第64页。 (13)王一川:《中国现代卡里斯马典型》,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3页。 (14)金宏宇:《新文学研究的版本意识》,《文艺研究》2005年第12期。 (15)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第49-64页;沃尔夫冈·凯塞尔:《语言的艺术作品》,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第26页。 (16)金宏宇:《新文学版本研究的角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2期。 (17)洪子诚、钱文亮:《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文艺争鸣》2003年第1期。 (18)樊骏:《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新文学史料》1989年第1、2、4期;后收入《中国现代文学论集》,题目改为《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19)洪子诚、钱文亮:《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文艺争鸣》2003年第1期。 (20)洪子诚:《历史承担的意义》,《我的阅读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9-30页。 (21)李建立:《转折时期文学体制的内与外——以1979年〈今天〉与〈安徽文学〉的交往为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11期。 (22)关于“《时代的报告》杂志整顿停刊”事件,参见刘锡诚:《1982:围绕“十六年”的一场大辩论》,《南方文坛》2015年第3期;窦金龙:《一份刊物的浮沉——〈时代的报告〉从创立到停刊(1980-1983)》,《扬子江评论》2015年第5期。 (23)何启治:《文学编辑四十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47页;宋应离、刘小敏编:《亲历新中国出版六十年》,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773页。 (24)李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文献史料:问题与方法》,《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25)吴敏:《周扬年谱简编(1980-1985)》,《现代中文学刊》2014年第4期。 (26)李洁非:《典型文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115页。 (27)洪子诚、钱文亮:《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文艺争鸣》2003年第1期。 (28)李洁非:《典型文案·写在前面》,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29)王锺翰:《陈寅恪先生杂忆》,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秘书组编:《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52页。 (30)陈寅恪:《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序》,陈美延编:《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272页。 (31)转引自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90页。 (32)林品:《全球连接·数码转型·后人类主义——戴锦华专访》,《文艺报》2016年1月13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