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从语言分析哲学理解图像的三种向度:论罗素的图像意识(2)


    参考文献:
    [1]赵宪章,创刊辞[G]//文学与图像:第1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创刊辞4.
    [2]赵宪章.语图符号的实指和虚指——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J].文学评论,2012(2):88-98.
    [3]龙迪勇.图像与文字的符号特性及其在叙事活动中的相互模仿[J].江西社会科学,2010(11):24-34.
    [4]韩丛耀.图像符号的特性及其意义解构[J].江海学刊,2011(5):208-214.
    [5]J·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国荣,译.文学评论,2001(1):131-139.
    [6]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挑战传统与更新观念[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36-40.
    [7]赵宪章.传媒时代的“语-图”互文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7(9):7-11.
    [8]吴子林.图像时代的文学命运——以影视与文学的关系为个案[J].浙江社会科学,2005(6):189-193.
    [9]赵宪章.语图叙事的在场与不在场[J].中国社会科学,2013(8):146-165.
    [10]W.J.T.米歇尔.图像转向[G]//文化研究:第3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13-38.
    [11]赵勇.视觉文化时代文学理论何为[J].文艺研究,2010(9):14-22.
    [12]沈伟.论汉语俗语的文学图像[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13]张玉勤.明刊戏曲插图本“语-图”互文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14]李泉.英语世界金庸武侠小说研究——以罗鹏的《天龙八部》视觉图像艺术研究为例[J].外国语文,2017(1):44-53.
    [15]古斯塔夫·缪勒.文学的哲学[M].孙宜学,郭洪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序1.
    [16]王天翼,杨小龙.语言哲学理想学派大盘点——记“第十届中西语言哲学夏日书院”[J].外国语文,2016(3):157-160.
    [17]伯特兰·罗素.心的分析[M].贾可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8]伯特兰·罗素.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哲学上科学方法应用的一个领域[M].陈启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19]罗素.数理哲学导论[M].晏成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0]方义.维特根斯坦对罗素判断理论的批判和发展[D].天津:南开大学,2013.
    [21]伯特兰·罗素.西方的智慧[M].亚北,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
    [22]伯特兰·罗素.逻辑与知识(1901-1950年论文集)[M].苑莉均,译;张家龙,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3]贾可春.意义、原子与简单性——罗素理想语言的意义理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3-77.
    [24]罗素.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M].张金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68.
    [25]罗素.宗教与科学[M].徐奕春,林国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6]罗素.哲学问题[M].瞿世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22:3.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