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专题研究 > 红楼梦研究 >

《红楼梦》是《明史》之“副史”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红楼入门(三 )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隄防。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一、“明史”与清初文字狱
    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谜底:(1)“明史” (2)清初文字狱
    解读:
    “赤壁”,可以别解为“朱姓王朝”,即明朝;“沉埋”,入土,成为历史;“水不流”,不再延续。(“赤壁”也可以别解为“朱家墙垣”,即明长城,代指明朝。明时长城称“边墙”、“边垣”。)
    “空舟”,指“书”;“载”,记载;记载明朝“名姓”之书即“明史”。
    “喧阗一炬”,借火烧赤壁之火,代指清初文字狱。“喧阗”,喧哗,热闹。
    “英魂”,指历史人物。
    谜面可以解读为:明朝已成为历史,只留下名姓记载在“明史”里。记载“无限英魂”的“明史”,又被清廷在冷风中付之一炬。
    清初著名“明史案”:
    (1)庄氏明史案:(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告病回到老家浙江乌程,编有《皇明史概》和《列朝诸臣传》。明亡后,浙江湖州富户庄廷鑨出钱从朱国祯后人处买了部分史稿,延揽江南一带才子加以修订,并补写了崇祯朝和南明史事,命名为《明史辑略》作为自己的著作来刊刻,不想却招引出了清初第一桩文字狱大案。)罹祸者至七十余人,死者剖棺锉尸,生者延颈就戮,妻孥极边充军为奴。而观其原书,涉及清室并未有过分讪谤之语,惟于清兵入关之事,直书为“夷氛”、“夷寇”,于“奴酋(努儿哈赤)”名号,迹未加避讳。而于李成梁传中,称努尔哈赤为成梁所豢养:“已而并杀教场及他矢于阿台城下。他矢子即清太祖也,以幼得不死,留置帐下。”此为清廷所最忌讳之事,庄氏及诸修史之人因遭大祸。此为涉及清入关前史事之文字狱。
    (2)戴名世《南山集》案:戴名世,字田有,清康熙间进士,官编修。留心有明一代史事,网罗散佚,走访明季遗老,考求遗事。著《南山集》,用南明永历年号,以存明朝统绪,为左都御史赵申乔所劾,论斩。凡为《南山集》作序者,如方苞等人,均获株连,达数十人之多。此为涉及南明诸帝的著名文字狱,是清初又一文字狱大案。(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庄氏明史案”和“《南山集》案”,是清初两桩文字狱大案。随着清朝统治的加固,其文字狱越来越严厉,越来越惨无人道。到乾隆时期,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后来龚自珍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并发出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感叹。对于民间纂修的“明史”来说,清廷的文字狱正可谓“喧阗一炬”。
    二、《明史》与《红楼梦》
    第五十回宝玉“春灯谜”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隄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谜底:(1)彩虹(虹霓)  (2)《明史》与《红楼梦》
    解读:
    (1)彩虹(虹霓)
    “天上人间两渺茫”,“天上人间”之间模糊一片,这里指雨天。“渺茫”,时地远隔,模糊不清。
    “琅玕节过谨隄防”,雨后就要注意。“琅玕”,形容竹之青翠,亦指竹。“琅玕节”即“竹节”,也可以别解为“竹的节日”,即“竹日”、“竹生日”,又称“竹醉日”。清吴雷发《香天谈薮》:“《文心雕龙》:‘竹有生日,即五月十三日。’《四民月令》:‘是日谓之竹醉,栽竹多盛。’”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五月十三日既是竹醉日,又是龙生日(或雨节、下雨节),民间以为是日必雨,民谚云:“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倘若不雨,求之关帝则必验,故是日又为“关帝诞”(关帝生日)。所以琅玕节即雨节(五月十三日)。“堤防”,小心防备。
    “鸾音鹤信须凝睇”,要注视天上的彩虹。“鸾音鹤信”,比喻从仙界来的音信,这里指夏天雨后的彩虹。“凝睇”,凝视,注视。
    “好把唏嘘答上苍”,以便用惊叹来报答“上苍”的神奇。“唏嘘”,叹息。
    (2)《明史》与《红楼梦》
    彩虹即虹霓,雨后天空出现的弧形彩晕,主虹称虹,副虹称霓。《尔雅·释天》疏:“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暗者为雌,雌曰霓。”
    《明史》、《红楼梦》与虹、霓一模一样,一主(主体)一副(补充),一明(官修)一暗(私撰)。
    三、“金陵十二钗”与“明末清初”
    (一)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1、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谜底:(1)钟鼓(或钲鼓) (2)黄皆令
    解读:
    (1)钟鼓(或钲鼓)
    “镛”,古乐器,奏乐时表示节拍的大钟;“铁笛”,铁做的笛子,金属乐器;“铜铸金镛”,用铜做的大钟;“纪纲”,法度,从下两句提到“马援”和“子房”来看,应指军队的法度。与军事有关的具有代表性的金属古乐器是什么呢?金鼓也,即钟鼓,古代用来节制军队的进退,击鼓则进,鸣金则退。《吕氏春秋·不二》:“有金鼓,所以一耳。”“一”,指统一军队的行动。汉代高诱注:“金,钟也。击金则退,击鼓则进。”
    谜面可以解读为:用钟鼓号令全军健全了军队的法度,钟鼓的声音也随着法度严谨的军队传播到海外戎羌。马援这样冲锋陷阵的武将功劳当然很大,但别忘了张子房这样制定军队法度的运筹帷幄者。
    或为钲鼓:钲,中国古代打击乐器,铜制。钲为军中发布信号、约束步伐之用。《诗经·小雅·采岂》曰:“钲以静之,鼓以动之。”后来亦出现编钲,可以演奏音乐或发出比较明确的信号,当与近代军号的意义近似,但也可用于祭祀和宴乐。南朝沈约《宋书·乐四·仲秋狝田》:“雷霆震威曜,进退由钲鼓。”后汉李尤《钲铭》:“申严号令,誓饬师旅;以肃纪律,万众是听。”后用钲鼓代指军事。
    (2)黄皆令
    钟、钲、铜鼓均为铜制,黄色。“申严号令,誓饬师旅;以肃纪律,万众是听”,即皆令。黄皆令,明末清初江南名妓。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二):“黄媛介字皆令,嘉兴人,儒家女也,能诗善画。其夫杨兴公,聘后贫不能娶,流落吴门。媛介寺名日高,有以千金聘为名人妾者,其兄坚持不肯。……”
    附
    (1)关于两个谜底的问题,其实《红楼梦》作者在第二十二回“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中,已经为我们做过示范,即贾环之灯谜。谜面:“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谜底:(1)“枕头”(2)“兽头”。这里就出现了两个谜底,而且只有用两个谜底才能全面解释谜面。《红楼梦》中的无底谜也都有两个谜底,有些也必须是两个谜底才能充分解释谜面。
    (2)关于谜语中暗藏人名的问题,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说:“明末人作诗词,往往喜用本人或对方或有关之他人姓氏,明著或暗藏于字句之中。斯殆当时之风气如此,后来不甚多见者也。”所以在谜语中出现人名,应该不是什么不可思议之事。
    2、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谜底:(1)傀儡(木偶) (2)陈圆圆
    解读:
    (1)傀儡(木偶)
    “名利何曾伴汝身”,受人操纵的木偶当然谈不上什么名利。
    “无端被诏出凡尘”,“出凡尘”,应理解为“出到”或“去到”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傀儡戏有多种,这里指演员拉动丝线操纵木偶(提线木偶)进
    行表演。
    “莫怨他人嘲笑频”,“嘲笑”,戏谑,开玩笑。
    (2)陈圆圆
    陈圆圆,明末清初江南名妓,“擅梨园之胜”(冒襄《影梅庵忆语》)。陈圆圆被国戚田畹带进京城,准备献给崇祯帝,正所谓“无端被诏出凡尘”。其时崇祯焦虑国事,无心逸乐,陈圆圆被转送给吴三桂。(清代邹枢《十美词纪》:“陈圆,女优也……后为田皇亲以二千金酬其母,挈去京师。闻又属之某王,宠冠后宫,入滇南终焉”。)后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煤山自经。因陈圆圆被李部所掠,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降而复叛,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中国历史因此改写。“牵连大抵难休绝”,吴三桂道:“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庭闻录》卷一)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归因于陈圆圆。但陈圆圆只是身不由己的木偶而已,所以说“名利何曾伴汝身”。后吴梅村之《圆圆曲》道:“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正所谓“莫怨他人嘲笑频”。
    3、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谜底:(1)大解 (2)杨云友
    解读:
    (1)大解
    太平闲人释曰:“此是打狗棒,诸恶业,死有余恐。北俗,人死则以饭一碗,插三秫桿,
    煨面为槌供之,槌名打狗棒,供亡者过恶狗村用之。”
    “过恶狗村”并非只有“打狗棒”可以“防恶犬欺”,“蹲下”也是一绝招,此乡间小童皆知也。当恶犬扑来时,万不可仓惶逃遁,应迅速蹲下,手在地上做抓拣砖头瓦片状,恶犬见之则扭头逃之夭夭矣。
    “防恶犬欺”之招:蹲下;两条腿及屁股各就各位,所谓“三齐位定”;事后盖上马桶盖,即“盖棺”;但是“盖棺时”还请听我一言,把屎喂狗吧,对它来说那也是“一饭之恩”,不要轻视鄙视它。
    (2)杨云友
    杨云友,明末清初江南名妓。如果知道《杨云友三嫁董其昌》的故事,此谜就再明显不过了。《杨云友三嫁董其昌》来源于清朝李渔的传奇《意中缘》:“明时钱塘女子杨云友擅丹青,善摹董其昌之画,并在是空和尚画肆出售,以助家用。董其昌与陈眉公到画肆见杨画,赏其才。是空和尚于是假董之名妄图自娶云友,以阉人黄天监扮董骗杨。云友识破,将是空沉于江。杨父嫁女多日,未见归来,寻至华亭董府,董言无娶亲事,只得回转钱塘。云友回家不见父亲,追到华亭。时董已赴京,遇陈眉公。眉公命妾林天素易男装代董娶云友,又为云友识破。眉公遂携云友入京,始获见董其昌,终成婚姻。”
    《杨云友三嫁董其昌》,正所谓“三齐位定”;“恶犬”指的是“是空和尚”;杨云友擅长模仿董其昌之画,曾靠卖模仿之画养家,正所谓“一饭之恩”。
    4、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谜底:(1)柳 (2)柳如是
    解读:
    (1)柳
    “蝉噪鸦栖”在什么地方呢?当然是树上。“隋堤”,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风景”,指御道旁所植之柳。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此处说的正是“柳树”。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此说也符合柳树的名声,什么“柳眉”、“柳腰”,什么“花街柳巷”等等,甚至“花柳病”。而这些风流名号,确实容易引起口舌是非。所以此谜谜底非“柳”莫属。
    (2)柳如是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我们知道说的是“柳”。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这一句要表达的意思是:“柳”正是“像这样”啊,即“柳”正“如是”也!柳如是。
    柳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明末清初江南名妓。“河东君柳如是,……丰姿逸丽,翩若惊鸿。性狷慧,赋诗辄工,尤长近体七言,作书得虞、褚法。年二十余,归虞山蒙叟钱宗伯,而河东君始着。”(清初钮琇《觚剩·吴觚下》)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明季秦淮多名妓,柳如是、顾横波,其尤著者也。俱以色艺受公卿知,为之落籍。而所适钱、龚两尚书,又都少夷、齐之节。两夫人恰礼贤爱士,侠骨棱增。”
    钱穆《品与味》:“晚明有柳如是,乃一歌伎。慕于钱谦益之名,而屈身为之妾侍。谦益乃当时大诗人,又为朝廷大臣,年事已老。柳如是以一年轻美女,天下慕趋之,而终归身于谦益,举世传为美谈。柳如是名益飏。不久明亡,清廷宠召谦益,亦以笼络人心。而谦益不能拒。柳如是以为耻,为之自尽。谦益死,清廷列之贰臣传,仍以买收人心。而柳如是乃如天上人,举世仰望。此亦中国数千年人品标准,岂偶而已乎。近闻陈寅恪著有《柳如是别传》为谦益晚节辨诬,但对柳如是则更推崇备至。惜余已不能读其书,此不详论。”
    柳如是“丰姿逸丽,翩若惊鸿”,又工诗善书,是秦淮名妓。又多与当世名士交往,其与南明复社领袖陈子龙、东林领袖钱谦益之间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世人褒之者有之,贬之者亦有之。正所谓:“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以柳如是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江南名妓,大都色艺双全,“所与游,皆胜流名士”,又见证了明清两朝的兴衰更替,所以她们的经历也颇能反映明末清初的历史。正如清初余怀《板桥杂记》之序所说:“此即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所系,而非徒狭邪之是述,艳冶之是传也。”和柳如是一样,这些江南名姝亦皆“如是”:“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5、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谜底:(1)对联 (2)卞玉京
    解读:
    (1)对联
    宋代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古时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名字,用于避邪的桃木板。后在其上贴春联,故又代指春联。春联又叫“对联”,俗称“门对子”,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上联、下联、横批。横批是对联的题目或对联的中心,可以起到画龙点睛、补充内容的作用。
    这个谜语中的“桃”,即指“总把新桃换旧符”之“桃”,即春联。
    “衰草闲花映浅池”,“衰草闲花”,指已经褪色和破损耷拉着的春联;“映”为映衬、映照;“浅池”,指门、窗等。
    “桃枝桃叶”指上联和下联,故“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梁栋”,本指屋宇的大梁,这里代指屋宇。屋宇正是贴春联的地方。
    “小照”,画像,这里指画在桃木板上的门神像,代指上联和下联。“小照空悬”,指只有上联和下联,没有横批;“空”,徒然。那么“衰草闲花”中的“闲花”(横批)呢?“壁上题”,即“避上题”,逃避被题写在上面,即逃之夭夭(“桃之夭夭”)了,对联也就失去了主题。
    (2)卞玉京
    卞玉京,名赛,后为女道士,自称玉京道人,明末清初江南名妓。清初余怀《板桥杂记》:“知书,工小楷,善画兰、鼓琴,喜作风枝袅娜,一落笔,画十余纸。”卞玉京对才子吴梅村一见钟情,“与鹿樵生(吴梅村)一见,遂欲以身许。酒酣,拊几而顾曰:‘亦有意乎?’生固为若弗解者。长叹凝睇,后亦竟弗复言。”(吴梅村《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并序》)卞玉京以身相许,吴梅村却不敢接受,装作不懂。后有人为吴梅村邀请卞玉京,卞玉京虽至但“终不肯出”相见。吴梅村叹曰:“吾自负之,可奈何!”归而作《琴河感怀》四首。数月后,卞玉京携琴而至,“梅村学士作《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赠之。”卞玉京后来“归于东中(会稽)一诸侯,不得意”,“复归吴……长斋绣佛,持戒律甚严……又十余年而卒,葬于惠山只陀庵锦树林。”(清代余怀《板桥杂记》)吴梅村“为诗吊之”。两人虽然以诗和琴(上联和下联)相和,表达爱慕之情,但吴梅村终究不敢接纳卞玉京,正如上面所说的对联之横批,“逃之夭夭”了。
    6、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谜底:(1)墨斗 (2)马湘兰
    解读:
    (1)墨斗
    墨斗,木工画直线的工具,包括车身、木轮、蘸斗、摇把、墨线等部分。
    “黑水茫茫咽不流”,“黑水”,指蘸斗中的墨汁,渍在棉子中,当然“不流”了。“茫茫”,模糊不清楚。“黑水茫茫”,墨汁渍在棉子中的样子。“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这里指拽动墨线使木轮倒转时发出的声音。
    “冰弦拨尽曲中愁”,“冰弦”,“秉线”也,提起墨线;“拨”,“弹”也,都是乐器演奏的指法;“曲”,亦“曲(qū)”也,弯转,与“直”相对。此句意思为:拿起墨线这么一弹,就再也不用为“曲(qū)”发愁了。元代李冶《敬斋古今黈(tǒu)》卷八:“又闻墨斗谜云:‘我有一张琴,一弦藏在腹,莫笑墨如鸦,正尽人间曲。’”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墨斗真值得赞叹啊,那些不成器的臭椿杂木应该感到惭愧,作万古羞!“樗栎”,臭椿杂木,指不能成器的东西。
    (2)马湘兰
    马湘兰,名守真,号湘兰,明末清初江南名妓。马湘兰擅画兰竹,尤擅墨兰。清初徐沁《明画录》道:“其墨兰一派,潇洒恬雅,极有风韵。”清代姜绍书《无声诗史》:“兰仿赵子固(赵孟坚),竹法管夫人(管道升),俱能袭其余韵。其画不惟为风雅者所珍,且名闻海外,暹罗国使者亦知购其画扇藏之。”日本东京博物馆现藏马湘兰的“墨兰图”。马湘兰所绘墨兰为各地青楼人所效仿,以其名义流传的伪作,数量、影响均大,见于史籍。《石渠宝笈初编》著录有马湘兰画作《画兰卷》,却误将马湘兰的名字“守真”题为“守贞”,可以辨明其伪。
    “兰”,繁体为“蘭”,古时假借为“籣”,指盛弩矢的一种器具,可背负,形如木桶。《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负籣夫为公子先引。”
    那么墨兰即墨籣,可以理解为像木桶形状装“墨”的器具,也可以别解为墨斗。
    7、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谜底:(1)扇子 (2)李香(李香君)
    解读:(1)扇子
    胭脂都浸在汗水里了(“寂寞脂痕渍汗光”),热啊!一旦温柔的风吹过来就干了(“温柔
    一旦付东洋”)。“温柔”从何而来呢?正是扇子所扇。但是衣衾上已经沾上了随汗流淌的胭脂,所以这一天还留着香味。
    “温柔一旦付东洋”,“温柔”,指风,代指扇子。“旦”,“掸”也,用掸子轻轻拂打或抽,与扇扇子的“扇”,动作一样。
    (2)李香(李香君)
    提到扇子,能不想到《桃花扇》吗?李香君不畏权贵,以死抗婚,血溅绢扇,有人就斑斑血迹,点染出一幅桃花图(“只因遗得风流迹”),“桃花扇”的故事一直流传(“此日衣衾尚有香”)。
    李香君,明末清初江南名妓。清初余怀《板桥杂记》:“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宛转,调笑无双,人题之为‘香扇坠’。”后孔尚任根据她的事迹写有著名的《桃花扇》。
    在这个谜语中,谜底李香之“香”与谜面“此日衣衾尚有香”之“香”相犯,这有两种可能:①当时制谜与猜谜,要求没有后来那么严格。谜语从清朝中后期开始,才逐渐有了许多规定。②属于“露春格”,作者有意为之,并在前面做了示范。第二十二回探春的“风筝谜”之“风”与谜面“莫向东风怨别离”之“风”相犯;惜春的“海灯谜”之“海”与谜面“莫道此生沉黑海”之“海”相犯。本人倾向于二者兼而有之。
    8、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谜底:(1)眉 (2)寇白门
    解读:
    (1)眉
    “小红”,可以理解为“小的、红的(东西)”,但不可以拘泥。作为谜语,谜面的表面故事有时可以置之不理,故也可以将“小红”理解为一个单纯的人名,不具有特殊的意义。
    “媚骨”当然贱,眉毛当然轻(“小红骨贱最身轻”),虽然也有眉开眼笑的时候(“虽
    被夫人时吊起”,人高兴时眉自然吊起),但现在却开始皱眉了(“私掖偷携”,谁能亲眼看见自己皱眉呢?“掖”,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皱眉,那是要哭时的皱眉(“强撮成”,“撮”,聚合,聚拢),看,已经热泪盈眶了……(“已经勾引彼同行”)
    (2)寇白门
    皱眉加上泪水,即“眉”加“水”,便为“湄”,乃寇白门之名也。寇湄,字白门,明末清初江南名妓。清初余怀《板桥杂记》:“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十八、九时,为保国公购之,贮以金屋……甲申三月,京师陷,保国公生降,家口没入官。白门以千金予保国赎身,匹马短衣,从一婢南归,归为女侠……”
    “小红”即小朱,小朱即保国公朱国弼,后叛明投清,故谓其“骨贱最身轻”。朱国弼曾花重金赎娶寇白门。按当时风俗,金陵妓女脱籍从良或婚娶都必须在夜间进行,即所谓“私掖偷携”。“强撮成”,指朱国弼位高权重,强势娶妾。清代陈维崧《妇人集》:“朱保国公娶姬时,令甲士五十,俱执绛纱灯,照耀如同白昼。”“虽被夫人时吊起”,指朱国弼的所作所为遭人议论。“已经勾引彼同行”之“勾”,“购”也。
    9、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谜底:(1)莲 (2)董小宛
    (1)莲
    “不在梅边在柳边”,与梅树不同,垂柳耐水性强,故多依水而种,可用于防浪护堤。如“广陵怀古”中的隋堤之柳,又如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所以“在柳边”表示在水里。
    “个中谁拾画婵娟”,其中有谁用来画月亮。和月亮差不多大小,圆形,并生长在水中,此乃荷叶也。“个中”,此中,这当中。“婵娟”指月亮。
    “团圆莫忆春香到”,“团圆”指圆貌。如唐代元稹《高荷》诗:“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颭(zhǎn)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其中“团圆”指荷叶的圆形形状。又如元代曾瑞《哨遍·古镜》套曲:“寒光皎洁明盈室,素魄团圆照满天。”此处“团圆”则指月之园。“春香”即春天的花香。这一句的意思为:看到和月亮一样圆的荷叶,不要想起春天的花香。即所谓“花好月圆”,看到“月圆”不免想到“花好”。但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圆形的莲叶边自然有莲花飘香。莲,又称荷、菡萏、水芙蓉等。
    “一别西风又一年”,西风一吹,莲就只有明年再见了。
    (2)董小宛
    董白,字小宛,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明末清初江南名妓。清初余怀《板桥杂记》:“天姿巧慧,容貌娟妍……少长顾影自怜,针神曲圣,食谱茶经,莫不精晓。”其名之“白”与字之“青莲”,皆因仰慕诗仙李白而取。青莲,本指青色莲花,也可以别解为“青色的莲”,即莲。
    (二)第五十回湘钗黛“春灯谜”
    1、湘云《点绛唇》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谜底:(1)(耍的)猴儿 (2)杨宛叔
    解读:
    (1)(耍的)猴儿(此谜底已由宝玉猜出)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猴儿离开自己的栖息之地,到人间耍猴把戏,这难道真的很有趣吗?
    “名利犹虚”,被耍的猴儿当然谈不上什么“名”和“利”了。
    “后事终难继”,湘云亲自对这一句作了解释:“哪一个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2)杨宛叔
    杨宛叔,明末清初江南名妓。据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介绍,杨宛叔即杨宛,钱谦益《列
    朝诗集小传》“杨宛”条:
    “杨宛,字宛叔,金陵名妓也。能诗,有丽句。善草书。归苕上(浙江湖州)茅止生。止生重其才,以殊礼遇之。宛多外遇,心叛止生。止生以豪杰自命,知之而弗禁也。止生殁,国戚田弘遇奉诏进香浦陀,还京道白门(旧时南京别称),谋取宛而篡其赀(zī同“资”)。宛欲背茅氏他适,以为国戚可假道也。尽槖(tuó囊也)装奔焉。戚以老婢子畜之,俾教其幼女。戚死复谋奔刘东平。将行,而城陷,乃为丐妇装,间行还金陵,盗杀之于野。宛与草衣道人为女兄弟。道人屡规切之,宛不能从。道人皎洁如青莲花,亭亭出尘,而宛终堕落淤泥,为人所姗笑,不亦伤乎!”
    作者在这里将“名妓”之“金陵”比喻为“猴儿”之“溪壑”,湘云《点绛唇》中的“猴儿”与钱谦益笔下的杨宛叔,故事一致。再结合宝钗黛玉的春灯谜来判断,就可以得出此谜暗含着的谜底为杨宛叔。
    2、宝钗春灯谜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谜底:(1)蓑衣 (2)王修微
    解读:
    (1)蓑衣
    蓑衣是我国农村传统的防雨用具,用茅草或棕毛一缕挨一缕,一层压一层,密密匝匝编制而成。
    “镂檀锲梓一层层”,“镂檀锲梓”,指从棕榈树上用镰刀等工具割取“棕衣”(又叫“棕榈布”)。方法为:用镰刀等在棕榈树周围割一圈,再竖着割一刀,轻轻掰开取下。“檀”、“梓”,代指棕榈树。“锲”,本义镰刀,《说文》:“锲,镰也。”转意为用刀子刻、截断。“镂”,雕刻。
    “一层层”,指用晒干并经过处理的“棕衣片”,一层一层地编织蓑衣。
    “岂系良工堆砌成”,编织蓑衣并不需要什么“能工巧匠”。
    “虽是半天风雨过”,点明蓑衣的使用场合。
    (2)王修微
    王微,字修微,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王修微才情殊众,明末钟惺《名媛诗归》:“其诗娟秀幽妍,与李清照、朱淑贞相上下。”早年“扁舟载书,往来吴会间”,“所与游,皆胜流名士”。又曾“布袍竹杖,游历江楚”。王修微在问法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名德清、号憨山)后,在杭州建“生圹”(生前预造的坟墓,又称寿域、寿坟),并自号“草衣道人”,以表明自己从此皈依佛道。陈继儒作《王修微生圹记》以记之。
    “草衣道人”之“草衣”,既指道士之“黄冠草服”,又指蓑衣。唐代景云《溪叟》:“潇洒尘埃外,扁舟一草衣。”这里的“草衣”即蓑衣。再比如,元代吴镇《渔父图》自题:“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清代李宪乔《归顺书感》:“胡不自引退,草衣归田畴。”
    但王修微自号“草衣道人”之后,并未“长斋绣佛”、持戒诵经,而是“红尘游戏”依旧,并先后做了名流茅止生、许霞城的家姬。这就是“何曾闻得梵铃声”这一句的来历。陈寅恪《柳如是别传》:“(钱谦益)谓天下风流佳丽,独王修微杨宛如与君(柳如是)鼎足而三。何可使许霞城茅止生专国士名姝之目。”
    3、黛玉春灯谜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谜底:(1)云 (2)林天素
    解读:
    (1)云
    “主人指示风雷动”,“风雷”的“主人”是谁呢?上苍也。
    “騄駬何劳缚紫绳?”“騄駬”(lù ěr),良马名,周穆王八骏之一。既然“风雷动”,那么风起云涌,雷鸣电闪,这是相生相伴的自然现象。云就像骏马“騄駬”一样听从命令,何必要系上“闪电”这根缰绳。“绳”指缰绳。“紫”,与天帝、仙人有关的颜色。“紫绳”,指闪电。
    “驰城逐堑势狰狞”,风雷“动”时的云。
    “鳌背三山独立名”,“鳌背三山”,风雷“静”时的云。
    (2)林天素
    林雪,字天素,福建三山人,明末清初江南名妓,寓居西湖,工书善画,有“三山才女”之称。
    林天素之“素”,本义为没有染色的丝绸,转指白色、雪白。“天素”,天上白色的(东西),可以指“雪”,这也是林天素的名与字之间的关联处。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吾国人之名与字,其意义多相关联,古人固如此,今人亦莫不然。此世所习知,不待例证。”当然,“天素”也可以指“云”,这也是本谜的两个谜底之间的关联处。
    “三山”,福州之别名,因福州城内有于山、乌石山、屏山三山鼎立而得名。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四》记“河东君尺牍首载三山林雪天素书于翠雨阁之小引”云:“余昔寄迹西湖……再十年,余归三山……”
    “三山才女”之称,可谓“鳌背三山独立名”。
    四、结论
    “赤壁怀古”道出“明史”与清初文字狱;宝玉“春灯谜”道出《明史》与《红楼梦》;九首“怀古诗”和三首“春灯谜”道出“明末清初”。
    所以,《红楼梦》是在禁焚“明史”的清初私撰的一部“明史”;是作为官修《明史》之补充的一部“副史”;是一部记载明末清初历史的“明史”,即“明末史”(含“清初史”)。所以,《红楼梦》(含“青楼梦”)等于“朱明之梦”(含“清朝之梦”)。
    《明史》和《红楼梦》就像横卧天际的虹霓,我们应当注视它,并用惊叹来报答万斯同与钱名世的神奇。《明史》与《红楼梦》一主一副、一明一暗,万斯同与钱名世亦如此,曹雪芹与脂砚斋亦如此。
    

    
     相关文章
    
    
    “衔玉之宝玉”即传国玉玺
    《红楼梦》作者不可能是“曹雪芹”
    红楼”亦“青楼”
    《红楼梦》作者是万斯同、钱名世
    《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戚蓼生序》译注
    《石头记》解读方法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说明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石头记》“还泪”真相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4-2016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