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专题研究 > 红楼梦研究 >

质疑《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红楼梦》究竟是什么书?


     《红楼梦》究竟是什么书?(争论的核心和关键)

    最近几年,刘心武先生在《百家讲坛》栏目中,多次揭秘《红楼梦》。宣称找到了“一把最能开启巨锁的钥匙”,打开了《红楼梦》的大门,欣赏到“壮观景象”,领悟到“无穷奥妙”。不仅独创了“秦学”,而且在众多主要人物事件上都发现了重大的秘密,实际上创立了全新的刘氏新红学。同时借助于中央电视台,造成了巨大影响,也引起了热烈争论。刘先生究竟都揭了哪些和什么样的秘密?是怎样在揭的?是真的揭开了《红楼梦》的本来面目,还是在编造、歪曲和篡改《红楼梦》?这不但是《红楼梦》研究中的一件大事,而且涉及到哲学思想、思维逻辑、学术态度、舆论导向与媒体的教育责任,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严肃、认真、持久地把这场争论深入下去,是很有意义的。笔者在此想乱抛一些砖头,提出一些质疑。以供真正的美玉参考,或者也正好用来砸自己的脚。总之是希望也能“多歧为贵”、促进争论,求得明白、得到提高。
    在刘先生厚厚的两本《揭秘》书里,迷宫连连,迷雾重重,到处都是密电码。究竟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亦即这场争论的关键问题是什么?这应该是我们破解《揭秘》的切入点和关键点。
    刘先生在“追寻《红学》谜踪”一讲中说:我们其所以没有《三(国)学》,《水(浒)学》,而只有《红学》,(并不是因为《红楼梦》影响的巨大,而)是因为《红学》还包括一般小说都有的思想性、艺术性研究以外的分支。如版本学、曹学、脂学、探佚学、园林学、饮食学、器物学等等。我们首先要问:这种抽象的脱离了思想性的纯研究存在吗?以脂学而论,难道它不是为《红楼梦》的思想性研究服务的吗?或者饮食学是可以离开思想性的分支吧!然而王熙凤给刘姥姥讲的贾府中茄子的做法,刘姥姥家能做吗?这里没有思想性吗?
    我们再来看刘先生的这两本“探佚学”专著,它不但丝毫没有脱离思想性研究,而且实质全部都是在讲《红楼梦》的思想性。其核心和关键就在于《红楼梦》究竟是什么书这个问题上。即:它究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还是曹雪芹的自传史、家族史;是对封建社会末期腐朽没落必然趋势的写照、揭露和批判的书,还是仅仅是统治阶级内部日月斗争的秘史;是一部有着明显的反封建主题的“批判现实主义巨著”(茅盾语),还是刘先生所谓的:“超越政治的奇书”,“为闺阁立传”的“情榜”书,写“人性的复杂”、“人性的奥秘”的书,写“永恒性的,在全人类中都普遍适用的人文情怀”的书。抑或是“怨而不怒”(俞平伯)、“自然主义”(胡适)的书,或者“是人情小说”(周汝昌)。
    刘先生虽然不断的打出挡箭牌,说他并不是说《红楼梦》是自传史、家族史,而是自传性的,家族史性的。但我们最主要的是要从他的揭秘内容来看。即以刘先生认定贾宝玉并非贾母的亲孙子而论,且不要说曹雪芹的家世至今尚无定论,即使如刘先生所言,贾母原型只有亲女而无亲子。而我们从小说本身来看,小说里什么地方说过贾宝玉不是贾母的亲孙子。从小说的大量描写里又怎么能得出贾宝玉与贾母并无血缘关系的结论,怎么能看出除林黛玉之外,所有的人均与贾母没有任何亲缘亲密关系。小说就是小说,曹家史就是曹家史;贾宝玉就是贾宝玉,曹雪芹就是曹雪芹。凭什么把他们混为一谈,划上等号。刘先生又为了证明贾母与薛宝钗亦无真正亲戚关系,不但置小说中贾母替宝钗过生日等多处偏爱情节于不顾,还把贾母替宝钗布置房中摆设的关爱行为,曲解为是对宝钗的严厉指责警告。刘先生在此还提出了一个“创新”:姨表亲的血缘关系要远于姑表亲?!似乎血缘医学也服从于“男尊女卑”的封建标准。另外刘先生还认为,小说中的细节、人物“差不多都是有原型的”。跛足道人也可能暗指“铁拐李”(此亦属原型吧?!),并和贾母原型李煦家有关。(第二部187页)
    刘先生虽然说,揭示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权力之争,并不是他的终极目的。但我们在他的终极目的——欣赏“壮观景象”里,看到的却仍然主要是日月斗争史。而在这“壮观景象”里却看不到封建社会、封建家族腐朽没落的必然趋势。就连贾宝玉(以及作者曹雪芹)这个封建社会、封建家族的叛逆者,也变成了为其家族的不幸鸣不平、唱挽歌的追魂者:“‘奸佞恶邪’对曹雪芹及其家族的打击是深重的,艰难时世中曹雪芹的感受是丰富强烈的”,(二,第2页)“曹雪芹在写作的时候,时不时就会露出一种他内心的怨恨”。(第一部,158页)这里我们只问一句:四大家族本身难道不是封建统治阶级及“奸佞恶邪”的代表吗?
    此外,我们再来看看刘先生领悟到的一些“无穷奥妙”——否定钗、黛主流思想的不同和对立,重提“钗、黛合一”滥调;模糊否定和歪曲宝、黛思想的叛逆反封建主流,强调非主流方面和人格的复杂性;美化维护袭人,苛责贬低晴雯;抄检大观园的始作俑者是赵姨娘,“王夫人原是个好善的”;(二,234)强调凤姐宽厚和值得赞赏的一面,揭露李纨贾兰才是不顾巧姐死活的大恶和奸兄等等。仅由这些可见,刘先生的“探佚学”不但丝毫没有离开《红楼梦》的思想性,恰恰相反,它都是围绕着搅混水,模糊、抹杀、否定《红楼梦》反封建主题的新潮流的。
    我们再看一下刘先生关于黛玉死亡揭出的“奥妙”。按刘先生的探佚结论,林黛玉的死是一个美妙的“诗意的、有服饰、有路线、有唱词的沉湖行为艺术”。(据林黛玉的专题讲座)死亡的原因之一是:天意如此、命数尽了。因为他和宝玉不但在人间有原型,而且在天界也有原型?!人间的林黛玉也是真的为了还泪(并非是小说的艺术虚构!)。因此泪还完了,她的命数也就到了。黛玉死亡的原因之二是:螳螂扑蝉、黄雀在后,被赵姨娘指使人下慢性毒药害死的。而刘先生探佚的根据则主要是“冷月丧花魂”的诗句和“潇湘妃子”的称号等?!而按照这个逻辑,小说中的“玉带林中挂”,“人向广寒奔”,“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风刀霜剑严相逼”,“良辰美景奈何天”…,再加以各种不同的穿凿引申,林黛玉可能会有十几种不同的命运和结局。另外,刘先生在此处的揭秘似乎也还不够细致和彻底。他没有进一步探佚出,“绛珠仙草”到底欠了“神瑛伺者”多少浇灌水?它又应折合黛玉还泪的具体多少寿命?同时按照刘先生的揭示,赵姨娘这个黄雀应该同时把王夫人、薛姨妈这个螳螂也吃了才是,她应该才是贾府中最厉害的角色和最后的大赢家。此外,我们也不知道,有哪个人在自杀临死之前的心情会和画家、雕塑家创作艺术品的心情是一样的?刘先生还咬文嚼字的创造了“沉湖”一词,并津津有味地嚼来嚼去,强调并非是“投湖”。凡此种种,难怪有人说刘先生已经揭得走火入魔了。
    刘先生其所以挖空心思地提出黛玉的沉湖自杀说,并认为贾母唯一与黛玉有血缘关系,是黛玉的唯一同党。就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为了搅浑水,抹杀、否定《红楼梦》的主要核心内容——宝、黛婚姻悲剧及其反封建内容。《红楼梦》的反封建主题的主要核心或核心之一就是通过宝、黛婚姻悲剧来反映的:宝、黛建立在共同的叛逆反封建思想基础上的爱情,必然要遭到以贾母为首的封建家族、封建卫道者亦即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的反对。而否定了宝、黛婚姻悲剧及其反封建内容,可以说就等于否定了整个《红楼梦》及其反封建主题。这里我们认为:高鄂续书中关于宝、黛婚姻悲剧的描写,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来看,都是极其精彩的。刘心武先生对高鄂及其续书采取了全面否定、极力揶揄贬低的态度。对此我们以后再做详述。此处仅需指出:无论是鲁迅先生还是胡适先生,都并未对高鄂续书有任何全面否定之词。且鲁迅先生对后40回的“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基本上是肯定的。刘先生还进而对现行通行本的存在必要性提出了否定。据说刘先生准备续写并改写《红楼梦》,并已拟好了后28回的题目。我们期待着它的尽早问世。
    在刘先生的探佚学里,还提出了一个观点:“探佚有很大的空间”,“探佚学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一,26)这个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探佚的空间应该是有限的和有条件的。它必须服从符合客观实际这个条件,它必须局限于这个范围之内。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其空间越大,其可信性就必然越小。
    以上可算是主要的总论,后面我们将就刘先生的主要解密内容及相关的一些问题,分别加以分析。
     脂砚斋与《枉凝眉》之谜
    

    刘先生可能主要根据周汝昌先生的观点,认为脂砚斋是史湘云且与曹雪芹是夫妻。我们仅据刘先生所列的根据分析如下:(1)“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一,18)联系这首诗的上下文来看,它应该是指小说中黛玉、宝玉及其生活素材的。怎么能认为是指写作者和评书者的?并据此认为脂砚斋是女性。(2)“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今而后唯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这里完全是脂砚斋以曹雪芹之知音自比之言。怎么能据此断定二人就是夫妻!(3)“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刘先生说“红学界有两解”。一解是脂砚斋(史湘云?)替凤姐写戏名;另一解是脂砚斋替曹雪芹写了这段书。这里恰恰漏了最大的第三种可能:即脂砚斋(可能类似于蒋玉菡的戏班主或贾宝玉的某个朋友)手拿戏单,念给凤姐点后再执笔打勾。(4)据刘先生的观点,《枉凝眉》是写湘云和妙玉的曲子。既然湘云和宝玉终成夫妻,为什么又是“枉自嗟呀”,“水中月”?此外,刘先生竟然连整体联系分析的常识都不顾,把这首曲子一句隔一句的“劈开”成两半,再去牵强附会。(二,25)我们试把刘先生的解释连起来看:湘云啊阆苑仙葩,妙玉啊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见湘云你;若说有奇缘,如何与妙玉的心事终虚话;湘云啊枉自嗟呀,妙玉啊空劳牵挂;湘云啊水中月,妙玉啊镜中花…。这究竟是什么意思?贾宝玉究竟是在和谁牵不开,扯不断?另外从“如何心事终虚话”一句来看,为什么刘先生在后面又说宝玉与妙玉并无情爱关系?这首曲子明明白白是写黛玉和宝玉的,刘先生却偏要搜奇检怪,强拉硬扯,硬要抠出歧义新解,怎么能自圆其说?(5)我们再从脂砚斋的许多评语来看,如“作者今尚记金魁星一事乎…”,“老朽……因命芹溪删去”,“奇极,此曰甄家事”,“据余说,却大有考证”等。这些是夫妻之间的用语口气吗?
    (待续,欢迎批评指正交流)
    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长安大学校本部 冯守卫
    fshw435200@tom.com http://blog.ifeng.com/962746.html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