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专题研究 > 红楼梦研究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红学那些人》中人物评述片段欣赏


    
    《红楼梦》从问世以来,就引来无数英雄论是非,至今没有定论。《红学那些人》以独特的人物传略方式和幽默的文笔,记录了几十位专家研究《红楼梦》的概况,使你既看到了专家们辛勤与心酸,又看到了红学的神秘,对于红学研究的方向颇有启发。现从书中挑选了部分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并作了简评,共同欣赏
      红学论争的始作俑者
    “这就是我们的胡适先生-----素面朝天,不事粉饰,有些任性,有些郎当,有些极端,有些恶作剧,有些你千万别把我当回事,他不是林黛玉---凡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却有些像鲁达的不拘小节,浩浩落落,要盘缠就偷酒器,要私走就滚下山。既然如此,当明白那么多的人因为他的自叙传而声泪俱下如丧考妣时,他应该有些好笑,有些负气,有些逆反。”
    【胡适是新红学的创立人。他完成的《红楼梦考证》在红学史上引起了一场大争论,他是大赢者,也发了大财。这段描述以小说人物特性来阐述胡博士的性情,别有一番滋味。】
       搞红学像是做神仙
    “周汝昌花枝招展、仪态万端,用心论红、用情论红,其举止投足,令人有喝普洱茶、泡温泉浴一样的神清气爽。······他的论红手法多样,不拘一格,为文该长则长,该短则短。洋洋洒洒起来,几万字都意犹未尽,惜墨如金的时候千百字都觉多余。他语言调皮、善用比拟,‘俗事用俗笔’,雅事借雅言,单是题目就意趣盎然,‘吓煞冬烘说意淫’,‘姥姥才是奇女流’,‘只有湘云是满红’、‘龟大何首乌’,‘因为传他,所以传我’,,他可以喜不自胜、忘乎所以,可以忽然忧恼,堕下泪来······”
    “周汝昌有本事,没脾气。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控制。恰似薛宝钗,不张狂、不激动,温文尔雅,成竹在胸,善于以静制动,能沉得住气,可装聋作哑。你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他玩你神兵天降难提防。”
    【周汝昌研究红学独往独来,成果丰盛。“先有周汝昌,后有《红楼梦》”;“没有周汝昌,哪来《红楼梦》”也许太夸张了,足以说明周对红学贡献之大。作者用了很多的笔墨描写周汝昌的性情,非常幽默、时有赞赏、时有讥笑,又不伤大雅,特别是通过他与吴世昌所谓曹雪芹轶诗争论的描述,简直是在看小说,精彩之极。】
     聪明不亚于周汝昌
    “冯其庸少年老成,识高低、善应对,喜旁敲侧击、发言吐气有藏有露,富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冯其庸关键时刻有主意,每临大事有静气,‘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不说狠话,不做软事,山崩于前地裂于后而面不改色。冯其庸已臻神人之化境-----不行而知,不见而明,无欣欣、无畏惧;厚重的镜片后,低垂的眼帘掩盖了眸子,说话不慌不忙,慢声细语,言语不多道理深,态度不卑又不亢。冯其庸属大器晚成型,性格有超人的稳定性,一旦下赌注,就有把握赢。”
    【冯其庸也是红学史上得意之人,他研究《曹雪芹家世新考》影响极大。此段个人特性描写,把一个老学者写的活龙活现,自然能从中看出其领导天赋,这正是周汝昌不及的地方。】
     红学的小花脸
    “林语堂属于红学人物中的花脸,以滑稽调笑为主要风格,这冲淡了他作为红学家的分量。林语堂的红学理论其实很有道理,但问题是他不是庄重严肃地进行陈述,相反却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所以,读者自然对他‘不以为然’。”
    【林语堂选择了红学最具争议《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说写了《平心论高鹗》,未能受到红学界的欢迎,上述不多的评语,导出了其中的缘由。林语堂根本就不买新红学家的帐,一头埋在书桌上,写出了自己的《红楼梦》-----《京华烟云》】
      不挨骂的红学家
    “启功不骂人是性格使然,但为何不挨骂呢?主要在于他没说多少《红楼梦》的长短,不爱出风头,避开所有的冲突与紧张。启功是个乖人,守多大碗儿吃多大饭。如果他愿意,本来可以写很多很长的文章,可他没有,在他的一生中,发表红学论文仅两篇----《读红楼梦札记》、《红楼梦注释序》。就是这些,也完全避开容易发生是非的地方,俱围绕注释而作。所以,纵然有人要打他主意,也没有由头。”
    【启功属雍正皇帝的嫡血玄孙,最有资格谈写红楼。终因不爱出风头的性格,避开了红学之争。这段很平淡的论述,暗示了红学的是是非非,稍不留神就会陷入红学风波。】
     周汝昌的克星
    “在人们的价值认定中王利器已经是一条响当当的好汉。但这样的认定似乎还有折扣。他学究天人,确乎不拔,著述数量之多,涉及面广,无人可比,全部著作约二千万字,业内有‘千万字富翁’的戏称。”······
    “王利器读书过目不忘,写作文不加标点,‘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因为有如此的道行,行为作态免不了跋扈气盛、踔厉风发——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天高两三寸,地厚一鱼鳞,抬头天外觑,天我一般人。解放后红学家中,他是周汝昌的克星,也是让周汝昌望而生畏人物。王利器大周汝昌七岁,开始时,对周汝昌的成就,王利器也予以肯定,曾经说过周汝昌那小子还有些出息,其关于曹雪芹卒年的考证,表现出新一代学者的虎虎生气。
    但后来,因为不识高低,周汝昌就让王利器感到不快,于是,王利器就被窝里磨牙——怀恨在心,倚着有些道行,就专门拿他消遣。那刺耳甚至残酷的批评,特别是抖开文献、引经据典的英雄气,直让周汝昌老爷子色若死灰,双目茫然无见。要说周汝昌也不是等闲之辈,他有乾坤大挪移的手段,多彩多姿,惊才绝艳,飘如浮云,矫若惊龙,六十年来,在风波诡谲的红学江湖中得心应手,履险如夷,也曾欣欣然不知所以,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 ”
    【此段文字为王利器好汉大唱赞歌,不像在评人物,而是在写小说,犹如《西游记》真假美猴王天空比武,精彩无比。如此描写,别具一格。也使人们闻到了红学里浓浓的火药味。】
       红学大腕
    “说起红学,吴恩裕好有一比——梁山好汉喝酒,大腕(碗)。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周汝昌、吴世昌鼎足而三,号“两吴一周”。周汝昌以考证曹雪芹的家世著称,吴世昌以研究《红楼梦》的版本和成书过程见长,而吴恩裕则是搜求曹雪芹生平事迹的巨擘。他们三人,周汝昌几近失明,吴世昌仅余只眼,吴恩裕亦有眼疾,不过当时俱龙精虎健、叱咤风云,考证派红学因此八卦炉里睡觉,热气腾腾。”
    “ 吴恩裕不仅红学业绩神奇,其余也出类拔萃、匪夷所思。他喜欢京剧,模仿余叔岩派须生,真正刻板无二;操一口纯正的不列颠英语发音,能滔滔不绝背诵英文版《资本论》里的某些段落;一笔行书毛笔字圆转自如、天真烂漫。解放初,吴恩裕与曾炳钧教授、戴克光教授、严景耀教授(雷洁琼先生丈夫),号称北京政法学院的‘四大教授’ ”。
    【这段文字没有夸张的描述,以事论事,论述 了吴恩裕的广博的才学。吴本是学政治学的,未能学以致用,误入红学,却成果非凡。遗憾是至今红学家们未能见到曹雪芹《废艺斋集稿》真本】
     挨批的红学家
    “俞平伯喜欢家常便服,一个胖胀面孔,憨憨然有福相,吐字急促,有些口吃的样子,终年赤脚,下放农村时亦然,有‘赤脚大仙’的雅号;俞平伯为人随和。谨言慎行,长于挨整,拙于整人;俞平伯有高士风-----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寝不梦,觉无忧,神纯粹,魂不罢,得意时清白乃心,失意时饮酒赋诗。”
    【俞平伯是“皇上”点名批判的红学家,全国人民都知道。幽默的描写,使人感觉俞先生是一个大好人,好人多磨难。谁都没想到写了《红楼梦辩研究》却会挨批,他好像掉进红海里,拼命的想爬上岸。再也没有勇气谈红了。“大是大非,千秋功罪,难于辞达”】
      寂寞的戴不凡
    “戴不凡带着得意走了。但他的‘白毛乌鸦’却被人承继下来。承继者谁氏?曰赵国栋,曰土默热,曰陈林······龙生九种,各各不同。这些小‘白毛乌鸦’也同也不同,同在都不把《红楼梦》的著作权给那个叫曹雪芹的,不同在赵国栋、陈林给曹頫的,据说是那个曹雪芹·的爹;土默热给洪昇,据说是那个曹雪芹爷爷的朋友,写的一手好剧本······
    不过戴不凡的后来人脉管中流着戴不凡的血,肚子里装着戴不凡的饭,但都不认戴不凡‘爹’,不领戴不凡的情,甚至还欺师灭祖。”
    【戴不凡是第一个向百年红学挑战的文化大腕,他写的《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另正统红学界目瞪口呆。此段主要是叙述戴不凡走后带来的影响,很恰当的比喻,很‘土气’的文笔,使你觉得《红楼梦》更加神奇,有多少谜未能揭开呢?】
      红学情痴
    “蒋和森是红学的一面镜子,其人性迸发出的亮点,照亮了红学乏善可陈的历史天空。”
    “蒋和森著文如行云流水,充满哲理和诗人的激情,如血一样的鲜艳,如火一样的热烈;读他的论红之作,像读着一首首蘸着血汁写出来的长篇抒情诗,使人九曲回肠,同时也把人带入了一个极为美好的情感世界,但弊在文胜于质,稍人轻绮。”
    【读了这段诗话般的文字,好像在读蒋和森的《红楼梦论稿》,散文诗的描写是蒋和森研究红楼梦的文笔,他影响了一代人,陶醉了不少的青年学生。使人们在美学欣赏中来理解《红楼梦》的辛酸泪。】
      光芒四射的人物
    “他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人物,与盛大的场面相得益彰,即便漫不经心,即便举重若轻,只要他一出现,隆重的气息便会弥漫在周围的空间,照亮所在所处。2006年,国际红学大会在山西大同召开,我羡慕那个令无产者望而生畏的饭店,于是前去热闹。前面的一切都不过尔尔,但蔡义江致闭幕词却高潮迭起。他吐辞流盼,善窥人意,濯濯如春柳早莺。······每说一节话,都以一富有激情的长音收结,神情完全面向对象,还有些要商量的意思;当讲到自己认为出彩的节骨眼儿上,嘎然而止,抬头张望四下。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台下大同人就激动地流泪鼓掌,连主席台就坐的当地领导也一样。
    【以一个会场发言的场面,把一位红学家描写的有声有色,这样的描写恰恰体现了蔡义江的魅力。蔡义江的成名之作《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影响极大,也可能是现今比较完美 的一部《红楼梦》诗词解释作品】
     玩的就是心跳
    “欧阳健素性刚方,不随时好,皇帝剃光头----不要王法(发)。‘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可以为他绝好的评语。‘文革’前就顶风放屁,不怕自己搞臭自己,写日记没遮拦,终于闯出祸来。改革开放后,飞雪化春水 春色换人间,但还不安分,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欧阳健秉斯文气象——骨骼清癯、形容瘦弱。但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千年的铜钟——经得起打击。落难时少戚戚之态,不忧不惧,更不作兴讨饶,潦倒而不减壮怀。‘文革’中,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他被关押在江苏淮阴王营看守所,谁知他浑身是胆雄赳赳,千难万险自应酬,兴奋处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
    【当你看见一个无所畏惧的人,必然使你钦佩。也许作者受其感动,文笔也发出了铿锵之声,两段精彩的描写,你会很快明白欧阳健,就像一把利剑,刺痛了正统红学。他写的《红楼梦‘两大版本系统’说辨疑---兼论脂砚斋出于刘铨福之委托》等文章遭到了红学界的剿灭,从而引来一场笔墨官司。与俞平伯一样,而今揖别红楼去,再也不谈红了。】
     中国出了个邓遂夫
    “邓遂夫的人生见证了一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他自信的气质近似《论语》中的子路,穿着破乱的衣裳站在富贵者之中也面无愧色。邓遂夫研究《红楼梦》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写了不少有模有样的文章,并寄《红楼梦学刊》,泥牛入海。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是一般人,也就知难而退了,或者还不好意思。但邓遂夫却不。他迂回找《红楼梦学刊》的错误。他每期都校,校则必录,录后就寄。这事要在别的刊物,他邓遂夫也白忙活。但《红楼梦学刊》主编冯其庸却在乎面子,所以就重视邓遂夫。”
    “邓遂夫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邓遂夫作为红学家已经广为人知,不过早年的他却叫邓遂富,后见识增长审美境界提高,觉得“遂富”俗气,并灵机一动,改“富”作“夫”,遂作邓遂夫。邓遂夫书斋名“释梦斋”,就是解释《红楼梦》的意思,另有号“独行侠”等。邓遂夫三龄失母,幼年住大安进盐坝一简陋竹棚,靠父亲出售竹器和日用杂货为生,日子过得艰难。十三岁父亲撒手西去,独自一人挣扎着生活,风雨一肩挑,靠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勉强初中毕业。后入自贡市文艺学校学声乐舞蹈,十六岁入自贡市歌舞剧团任演员和创作员。”
    【这两段是为一个自命‘草根红学’的人写的评述,既朴实又明亮,使人们看到草根红学者的执着拼搏精神。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邓遂夫完成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使红学界人士刮目相看。】
       谁都不怕的年轻学者
    “陈林,笔名 ‘枯荷听雨声’,湖南人,1970年生。凄厉如狼,以好勇斗狠为长,很勇敢,很愤青,能杀敌,属攻击性人格-----任性、不雌伏于权威之下,有仇比报,从不心怯气虚,得饶人处不饶人;过分关注自我,风风火火,缺少内敛,遇压力易发怒,安定时趋于浪漫。”
    【如果看了青年学者陈林博客写的红学文章,就知道了这段描写十分恰当,尽管描述的不多。基本的性格刻画的非常逼真。他写的《论主流红学全面破产》《破译红楼时间之谜》 令红学家们望而生畏。】
      一个不安分的女作家
    “西岭雪的性别属于贾宝玉先生见着就觉清爽的那种,出生在1971年。她本名刘恺怡,八岁从古诗‘窗含西岭千秋雪’引取三字为西岭雪。我第一次得知‘西岭雪’的由来在三年前,当时心里就为之一惊。这‘西岭雪’不是凡品呀。这倒不只在于其曾经入得杜工部之眼,并令其得到了审美愉悦,而且妙在其因历经千秋而暗含不化。孩儿之口无遮拦,这难道是当事人将要‘不朽’的谶语吗?我希望这可以成为事实。”
    【这一段作者以第一人称介绍了西岭雪名字的来源,虽然没有直接叙述她的成果,却暗示了她的才华。西岭雪可称之为脂粉队里英雄,才华横溢,不到40岁就出版作品50余部。她又是一个不安分的作家,要在更广阔领域里展示自我,红学领域里她很快露出了锋芒。】
    上述所选录的部分纯属个人的喜爱,即使小标题也来源书中的内容。《红学那些人》虽然是写的人物,但也叙述了红楼研究的概况,从中我们也看到了红学研究的难点,即使是学术之争,虽不见杀气,仍有火药味。红学深似海 一旦堕入红海,苦海无边。这也正是《红楼梦》迷人的地方。
    

    
     相关文章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经典语句选编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4-2016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