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 | 志存九天 心系华夏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3:11:39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这样的家书显得弥足珍贵,它们或诞生于革命先烈的临刑监狱里、或急就于战火纷飞的抗敌战场上、或书写在追求信仰的革命道路上,字简而情深,寄托了革命先辈对家国和亲人的浓厚情感。即日起,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将从《百年红色家书品读》一书中,选摘以信仰如铁、忠贞爱国、琴瑟和鸣、舐犊情深为主题的系列书摘,与读者共享。 01 ▲1922年聂荣臻在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留影 书信 拯父老出诸水火 争国权以救危亡(节选) ——聂荣臻致父亲聂仕光等(1922年6月3日) 父母亲大人膝下: ▲游客在观看背景墙上的聂荣臻家书 品读 这是聂荣臻在比利时留学时写给父母的家书。1919年12月,聂荣臻乘“凤凰号”轮船,离开上海,远涉重洋。经过四十余天航行,于1920年1月抵达法国马赛港,后又到首都巴黎。1921年10月,聂荣臻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考上费用低廉的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学习化工专业。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广场的聂荣臻铜像 感悟 这封家书,可以感受到青年时期的聂荣臻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这条道路上,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年时期就立下的报国志向。他为我们当代青年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了青年典范。 02 ▲史砚芬像 书信 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 ——史砚芬致弟弟妹妹(1928年) 亲爱的弟弟妹妹: ▲亲属从史砚芬内衣口袋里发现的遗书 品读 这是史砚芬就义前写给弟弟妹妹的遗书。信的原件是在宣纸上写就后,藏在内衣口袋里,随着遗体带出后,才被家人发现的。通过这样特殊的“寄送”方式,这封血迹斑斑、饱含手足深情、为了救国救民宁可牺牲生命的诀别信,才得以留存至今。 ▲油画:史砚芬——诀别家书(无锡美术馆) 感悟 读完这封史砚芬写给弟弟妹妹的遗书,无比动容,他面对死亡没有丝毫恐惧。长兄如父的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字里行间体现出的只是对家人、国家的担心,这封诀别信承载着一位年轻革命者不灭的灵魂。 03 ▲20世纪50年代的陈毅 书信 三五年头敌定片甲不回也 ——陈毅致父亲陈家余(1939年5月7日) 父亲大人膝下: ▲红军时期的陈毅(1928年8月)(左)、新中国成立后的陈毅(1955年)(右) 品读 这是陈毅写给父亲的家书,表达了保家卫国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心,抒发了对父母亲人的挚爱和思念。陈毅自从走上革命道路之后,同父母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但他心里总惦记着自己的父母,时常在工作和战斗的空隙,写信给远方的父母。这封信,就写于1939年春夏之交,当时新四军正在苏南与日寇进行坚决斗争,我方取得了几场战役的胜利,但是战事仍然非常吃紧,敌人组织力量进行多次“扫荡”。在指挥战斗的同时,陈毅百忙中抽空给父亲写信,汇报新四军抗击日寇的战情,表达对亲人的殷切思念,字里行间孝子之心尽显。 ▲陈毅塑像 感悟 这封信,能切实感受到陈毅的思亲之情,对父母的思念和担忧,尤其看到最后一句,寄回两张他的近照,向父母报平安,以慰父母的思儿之情。寥寥几笔,尽显革命者既以大局为重又牢记亲情的可贵品格。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
- 上一篇:节气 | 春雷响,万物长
- 下一篇:荐书 |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维度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