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灵魂的完整 ——摘自《为了活着的人》 推荐人:李怡然 推荐理由:我曾与本书的作者贾鲁生老师讨论过遗体捐赠的问题,我觉得随着观念的改变,可能自愿遗体捐献的人会越来越多,但是能同意自己的长辈家长遗体捐献的人却寥寥。贾老师告诉我南京医学院有一位教授,捧着一个肺标本,给学生们讲了近30年课。这是他母亲的肺。我十分震撼,让我深深感到我们的社会就是因为这些有知识有大爱的人们才得以进步。特摘此段,向遗体捐赠者致敬,向他们的亲人致敬,也向让我们介绍这些捐躯者的作者致敬!
没有葬礼,没有挽联,20多名亲友用白菊花为老人送行,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 儿子凝视着父亲。父亲戴着一顶红帽子,清瘦的脸上显得有些固执。如果不是因为固执,此刻父亲可能已经安眠在加拿大一处山清水秀的墓地了。儿子在加拿大定居,他希望能经常“见到”父亲。父子俩吵了无数次,最后儿子被父亲一句"落叶归根°说服了。儿子知道,父亲是一个坚守传统的人,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在父亲的身上闪烁着传统的光辉。父亲去世后,按照传统,孝子要毁衣跣足,痛哭不止,“水浆不人口,三日不举火”(《礼记·问丧》),然后再行殡殓。而此时他只能在太平间里给父亲举行一个简短的告别仪式。因为,这是父亲的遗嘱:丧事从简,捐献遗体。 一贯坚守传统的父亲,落叶归根之后,却选择了与传统相悖的做法,这让儿子有些难以理解。 父亲的遗体被抬上了天津医科大学的面包车。儿子留下了一张贴着枫叶的卡片,卡片上写着亲友们的怀念。他捧着父亲的帽子,帽子似乎还散发着父亲体温。儿子知道,不用太久,父亲就会变成一块块、一片片,甚至他的头发都会变成小切片,被放在医学院学生的显微镜下。医学生们将从父亲身上,认识第一根神经、第一根动脉…… 天津市遗体捐献者纪念园中,父亲的名字被刻在了纪念墙上,排在第334位。纪念墙中央,一块黑色的花岗石上,有两个菊花黄的大字:奉献。 儿子忽然明白了,父亲的落叶归根,就是这两个字。 责任编辑|崔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