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在现当代文学的整体视野中凸显“特色研究”(2)


    第三,著名作家研究不能成为有选择性的阐释。对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现当代著名作家的研究,是地方高校凝练研究特色的重要环节,但相关研究因乡土意识和亲缘关系的介入难免影响研究者对作家的整体观瞻。例如,西北高校的路遥研究一定程度上存在意义空间不断缩微的困境。研究者都为路遥“牛一样劳动、土地一样奉献”的创作史而感佩,更为其笔下苦难中不弃理想、出走后难舍故土的赤子情怀而打动,但对路遥创作中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理性梳理的则不多见。路遥创作中一直固守的“出走”模式、在苦难中拼搏的主人公,以及 “痴情女子负心郎”(包括这一母题的变体)的情节结构,是否让路遥在《人生》创作结束后就已经感受到精神资源的某种匮乏?孙少安、孙少平、田润生等对爱情的试探、放弃与抉择,以及对“男主外、女主内”或“门当户对”观念的捍卫,是否又从另一方面体认了路遥意识世界中暗含着与现代社会、现代文化紧张对立的传统光斑?如果这些本应面对的问题被淡化或忽略,以特色命名的著名作家研究就难以成为一种整体性的评价,而只能是一种有选择性的阐释。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