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两记者回忆巴老(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1:11:02 文汇报 楼乘震 参加讨论
他晚年一直生活在痛苦当中 赵兰英:他对感情、亲情、友情看得特别特别的重。有一件事情我很感动,大概是1993年的夏天吧,本来曹禺跟巴老约好一块儿到杭州见面,但是曹禺病了,医生不让他来,曹禺失约了。巴老一直想念他,很快中秋节到了,巴老拿起电话给曹禺打电话,他就说了一句非常让人感动也非常智慧的话,巴老对曹禺讲:“我们共有一个月亮。”曹禺也非常的机敏,说:“我们共吃一个月饼。”六十多年前曹禺的作品多是在巴老参与编辑的《文学季刊》和出版社发表的,那个时候曹禺还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曹禺曾经给巴老写过一封信,这一封信当中有这么一句话:“我希望死在你的前面,把痛苦留给你。” 曹禺比巴老年轻六岁,他走在了巴老的前面。巴老晚年其实一直生活在痛苦当中。他这个痛苦,一方面是来自他的病情,更多的是他的精神、心灵的痛苦。这个痛苦,一是朋友们一个一个地离开了他。比如去世比较早的郑振铎先生,他对郑振铎先生的感情非常深厚。另外,他觉得一个人的生命在于奉献,但是他现在老了病了,不能够奉献了,是向社会索取了,所以他感觉很痛苦。他曾经一次又一次地跟我说:“我老了,我是大家的包袱,我是大家的累赘,我再也不能够为大家做什么了。”他也多次跟医护人员说:“你们不要抢救我了,不要用好药了,我已经九十六岁了,我已经不能为社会做事了。”他还说:“人家说我长寿,长寿其实是很痛苦的,长寿并不是一件好事,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现在很悲哀,什么也不能够做了,等死。”还有一个痛苦,他觉得一个作家靠写作生活,靠读者养活。所以他一直讲,他愿意像士兵一样拿着枪战死在战场,他要拿着笔去死。这也是他一生的一个信念。但是,他后来因为帕金森症等各种毛病,不能拿笔了,再也不能够写了。他就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对不起读者,很痛苦。他是希望把自己完完全全奉献给社会、奉献给读者的这么一个很慈祥的老人。 是文坛的巨星,也是一个慈祥的老人 郭玲春:那些天,我们也去游园,常有些不相识的读者请求与巴老合影。有一次,我问:“巴老,你不是不喜欢照相吗?”巴老说:“是啊,可是我怕得罪人呐!” 我们谈喝酒、谈戒烟、谈钓鱼、谈电影、谈长寿……坐在巴老身边,离他越近,你越会感觉他的亲近、随和,如同你的父辈,你的朋友,他是文坛的巨星,也是一个慈祥的老人,一个宽厚的长者。 赵兰英:有一次,有一位医生为了检验一下巴老的视力怎么样,就竖起一个手指,问:“这是几啊?”巴老说“三”,大家都愣了,怎么会是三呢?巴老很理直气壮地说:“他竖一个手指,肯定是问我这个手指有几节骨头,不然的话他竖一个手指有什么好问的啊?”大家都笑了。当年美籍作家聂华苓到上海来,住在国际饭店,巴老去看她。她第一次看见巴老,所以很激动,走上前握住巴老的手说:“巴老,能和你握手,我非常的荣幸,你这只手是写过无数部伟大作品的手。”巴老把手抽回来,挥了挥,大声说:“这是一只吃饭的手。”大家先愣了一下,后来都笑了。这就是巴老的幽默。其实巴老讲了一个大实话,他一直觉得这是一只吃饭的手,作家是靠作品生存的,如果读者不买作家的书,那么作家就无法生存,所以他一直讲读者是作家的衣食父母。我们平时看到他的时候都觉得他一个人很沉默,不善言语,但是你要跟他熟了以后他就是非常的幽默,反应也是非常的快的。冰心评价过巴老,说他是一个热水瓶,外面是冷的,里面是热的,我觉得冰心老人真的是很了解很熟悉巴老,她这个评价真是太准确了,非常的形象。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曹文轩:用文字造屋
- 下一篇:凝视与感悟冯雪峰写在《冯雪峰全集》出版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