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新华社两记者回忆巴老


    《铁骨柔情》
    楼乘震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记者楼乘震曾采访过上百位文化名人,《铁骨柔情》是他从大量通讯特写对话稿中精选部分文稿汇编而成的文集,被采访者有巴金、贾植芳、黄裳、曾彦修、邓云乡、罗洪、谢晋、贺友直、黄永玉、陈逸飞、巴克·吕布等五十五位国内外名家。这些通讯特写记录了他们的音容笑貌、所思所感,文字生动真实,视角独到,具有特别的史料价值。巴老去世后,楼乘震采访了新华社记者郭玲春、赵兰英,请她们回忆与巴老交往的珍贵点滴。本报特摘选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文学巨匠、“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人民作家”巴金曾在历史的关键时期感动过中国,这种感动已经铭记在历史之中。
    第一次见巴老
    郭玲春:我第一次见到巴老,是在他的家里。这次难忘的采访是我一生中珍贵的记忆。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春天的一个下午,江南的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叩开了武康路113号的大门,走过十几米长的小径来到客厅,巴老坐在一把高背的木扶手沙发椅上,他站起来迎接我。我面前的巴老个子不高,银灰色的头发,眼睛里闪着智慧的光。巴老一口四川乡音,讲话的节奏有些快,面对我这个不擅提问的记者似乎也不擅言辞,但他思路清晰,更有超乎他年龄的敏捷。
    采访开始,巴老回答我第一个问题的第一句话是:“我不懂文学,我没有任何的写作诀窍。”这也是他经常在文章里所表白的。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并非故作谦虚,而是出自巴老的内心,但作为崇敬他的读者,我很难接受这样的回答。或许是看出了我的疑惑,他补充说:“我只是把这颗心交给了读者。”
    那年巴老七十五岁,他希望再有五年的工作时间,补偿损失的光阴。他告诉我,他还想做三件事,第一,翻译赫尔岑的回忆录;第二,写《随想录》;第三,完成两部长篇小说,其中一部构思已就,题目是《一双美丽的眼睛》。这部长篇以知识分子为主角,而主题仍然定格在反对封建礼教。巴老又提到了农村依旧风行的买卖婚姻,提到长盛不衰的长官意志,他认为,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对国家、民族的残害应当引起高度的警觉,他想在有生之年以长篇小说作为“投枪”,向尚未清除的封建主义再一次宣战。
    听巴老讲话,你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他身上依然跃动的一种激情,磨难和屈辱没有销蚀他的善良和意志,他还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那个《家》的作者巴金。
    采访告一段落,我起身道别,巴老让我留步。他上楼取回一本书,说:“你来之前就准备了,今天是‘三八’,你的节日。”翻开书的扉页,上面写有赠给我的题字和巴老的签名,我记得那个日子:1979年3月8日。
    回到分社,我翻阅《随想录》,我边哭边读着用血泪写成的文字。那天是周末,接到一个电话,说巴老即将出访法国,问我还有什么问题,他愿意再给我留出一些时间。我回答说不用了,因为材料足够。懵懂的我,竟然错失了再一次倾听巴老讲话的大好机会。之后,我写的通讯标题借用了巴老自己的话:一颗燃烧的心。这是我,一个读者、一个年轻记者有幸坐在巴老的身边,面对这位忘却自己的伤痛而期望国家强盛、为此捧出真诚的心的作家,所真正体味到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