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萧殷精神 发扬优良传统(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59 中国作家网 梁展昭 参加讨论
实事求是,高山景行 与会者在研讨会上纷纷谈到,萧殷一生中不仅在文学青年的培养工作上不遗余力,而且在对待原则问题和评论工作中,服膺真理,固守良知。在“十年动乱”中,他表现了一个文艺工作者应有的高风亮节,不跟风批判,不愿“检举”“揭发”战友和同事。他一生不断学习、不停探索,秉持创作规律,坚守艺术真理,在文学批评领域树立起讲真话、讲道理,不媚俗、不回避、不妥协的应有品格,公开撰文为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辩护。1958年兴起的“大跃进”浮夸风,在文艺上也有表现。萧殷看到这种倾向,写了《求实精神与革命热情相结合》一文,批评文艺界的“左倾”现象。1961年,“左”倾主义愈演愈烈,庸俗社会学、简单化的教条主义批评方法盛行。对此,他敢于真刀真枪地面对这个深刻损害创作的问题,在《羊城晚报》发起长达7个月的关于长篇小说《金沙洲》的系列讨论,观点鲜明地批判“庸俗社会学”和“教条主义”,指出文学创作中,理论与实践、创作与批评的客观辩证关系。由他主持起草的结论性文章《典型形象——熟悉的陌生人》《文艺批评的歧路》等三篇文章,在当时的国内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前者是中国文学评论史上闪耀着理论与实践光辉的代表之作,对现今的文学创作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文化学者黄伟宗从萧殷作为广东文学两度辉煌的领军人物之一,以及文艺繁荣发展的五大动力和珠江文派发展的角度,高度评价了萧殷先生的历史贡献和萧殷精神对推动广东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游焜炳在发言中表示,萧殷的文学创作与批评实践告诉我们,评论应具有独立的价值,不是创作的附庸,健康的文艺批评应抓住根本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而不是跟在创作后面瞎起哄,大搞人情评论、有偿评论。缺少了实事求是品格和对艺术规律尊重的文艺评论,对优秀作品不是棒杀,就是捧杀,其信誉和作用只能越降越低,本次研讨会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呼唤萧殷精神、弘扬优良传统,力倡实事求是,还原艺术本性,重建文艺评论的正义感和公信力。 作家王蒙和文艺评论家饶芃子虽未能到会,但均发来了书面发言。王蒙真切缅怀了萧殷对青年作家的无私帮助。饶芃子认为,萧殷先生的文艺批评是开放的、务实的,其评论文章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敏锐、具体、有的放矢、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针对性。他经常批评那些从概念到概念、脱离创作现状和文学作品实际因而毫无生命力的批评,彰显了一个评论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梁展昭)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四有”教师童庆炳
- 下一篇:聂石樵与钟敬文的交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