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 | 今天,我想对你说…… 世界海洋日 海洋,约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孕育了上百万种生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源。 然而,人类在获得海洋馈赠的同时,也将一些“不速之客”送入海洋,严重破坏了海洋的生态环境。 今天,是第13个“世界海洋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不速之客”究竟是谁。 破坏海洋环境的罪魁祸首
寄居蟹是一种有趣的生物,喜欢住在壳子里,但它们自己不会生成外壳。在成长过程中,随着身体不断长大,它需要从一个外壳,移动到另一个外壳,不断更换新的“家”。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项研究发现,很多寄居蟹会将人类扔掉的塑料水瓶、食品包装、易拉罐等容器误认成合适的外壳,“搬”进“新家”。结果往往是自己被困住,最后活活饿死。到目前为止,生活垃圾已经导致超过50万寄居蟹死亡。
每年有600余万吨石油经由各种途径流入海洋。水面被油膜覆盖后,大量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鱼类的需求不断增加。人类开始大量捕捞,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 长江原本是全球七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浩浩江水哺育着400多种鱼类,光特有鱼类就有183种。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越来越多的人采取“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作业方式,竭泽而渔,最终形成“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2019年,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人类每年要向海洋倾倒约800万吨塑料垃圾,这些塑料制品分解通常需要上百年时间,在它们分解之前,可能导致无数悲剧。 海龟、海鸟、海豚、海豹等海洋生物,可能会把水中的塑料袋误当成食物吃掉,并因消化系统被堵塞而死去。 2019年,一头抹香鲸的尸体被冲上意大利撒丁岛海岸,其腹中竟塞满了44斤塑料垃圾。更让人心疼的是,这头抹香鲸已经怀孕,胎儿已近3米…… 数不清的海洋动物正在塑料垃圾的“迫害”中死去,有的甚至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痛苦才死亡。
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垃圾,叫微塑料。它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由工业生产的塑料颗粒或海洋中塑料垃圾分解的碎片组成。全球海洋内有至少5.25万亿颗、重约26.9万吨的微塑料。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牡蛎、贻贝和鱼类等海产品,饮用水、海盐,甚至蜂蜜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如果海洋变成“垃圾场”,海洋垃圾产生的微粒和毒素,就可能通过海产品回到人类体内,造成严重后果。
联合国数据显示,每年有约64万吨重的渔具遗留大海,这些渔具需要约600年才能分解。 2019年8月,广东湛江一头雌性瑞氏海豚在海边搁浅。为了追踪其死亡原因,专家把海豚运输至厦门进行解剖。经解剖发现,海豚胃里有两只淡黄色橡胶手套,一只已经破了,另一只完好。手套是常见的渔民作业时佩戴的手套,由此可以推测,海豚可能误食手套,导致胃部阻塞无法正常进食,最终搁浅。
在海里,织物类垃圾可能会被大型鱼类吃进体内,堵塞消化系统,或者勒住其身体,造成死亡。 2017年,一只海豹被塑胶环勒住身体,血肉模糊。塑胶环紧紧套在逐渐长大的海豹身上,一点一点地将它活生生勒死。
2020年,因新冠疫情原因,废弃的口罩、手套数量大增。据海洋保护组织Oceans Asia发布的最新报告,2020年,全球至少有15.6亿个口罩流入海洋,相当于产生了4680吨海洋塑料污染。一次性口罩的主要材料为聚丙乙烯,属于不可降解材料,需要400-500年才能完全分解。 一只海鸥的双脚被口罩缠绕长达一周 废弃口罩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其分解产生的碎片经过食物链的积累,最终也会影响到人类自己。 我们能做什么? 如果只是悲观、痛心,并不能解决问题。为了避免“悲剧”持续下去,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守护海洋。
你的小小改变 可能改善环境,拯救动物 而我们所做的这些努力 并不只是保护海洋 实际上也是为了保护自己 保护子孙后代 从身边点滴做起 海洋因你而美丽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