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文字训诂学 >

中国民族古文字的文字学意义


    摘要:从远古到20世纪初,中华大地上曾经出现过近40种民族古文字,它们和汉字一起组成了中国文字的百花园。本文从普通文字学层面讨论了坡芽歌书、尔苏沙巴文、纳西东巴文等“助记符号”与语言关联的方式,认为“助记符号”演变为成熟的音节文字必然要经过同音假借;认定一种象形符号是否原始文字,不应过多地考虑其形态,或其是否具有交际功能,而应该更多地衡量它们是否与固定的语言单位发生了关联。同时,本文还讨论了民族古文字造字法丰富了汉字“六书”及其理论、决定一个民族选用哪种文字记录本族语的主因等问题。
    【作者】孙伯君[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期刊】《民族语文》 中国人文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2020年第2期
    【关 键 词】助记符号 成熟文字 民族古文字 普通文字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