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Merry Christmas|今天的红配绿,怎么看都好看


    Merry Christmas|今天的红配绿,怎么看都好看
    
    回国后的近两个圣诞节,仿佛都跟我没有太大关系了。 
    这个节日,曾经是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甚至比农历新年还重要。
    它是我新一年的伊始,也是我上一年的结束。
    它的到来,意味着在我提交完最后一篇论文之后,我就可以开始列boxing day的购物清单;它还意味着,我马上就可以坐上回国的飞机,看到许久未见的家人。 
    
    印象中,在国外这些年的圣诞节,都是在吃吃喝喝的聚会中度过的。头几年的圣诞节,我会跟当地同学一起,去参加他们的圣诞家庭聚会。
    说实话,那种体验感并不好。朋友家人对你越热情,你心里就越难受。
    后来,我要么是跟留学生们一起过:先吃一顿热热闹闹的中式火锅,再索性熬个通宵,直接去商场门口排队;要么,就是在节前早已提前买好机票,在圣诞节的当天,我就已经吃上了北京的早点。 
    
    这么多个圣诞节,每年都有每年的过法。
    我并不是一个执着于过圣诞节必须要有圣诞树的人,但对我来说,唯一不能变的一项固定仪式,就是在每年的平安夜,看电影《Love actually》(真爱至上)。 
    
    这是一部经典合家欢的圣诞电影。看了这么多遍,台词都背下来了,可它就是每年圣诞节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只有当看完这部电影,我才会觉得今年的圣诞节是完整的。 
    大家经常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每年都是那一套。
    我的一位英国会计师同学也对我说过相同的话。她说每年回家过圣诞的压力,不亚于给公司做年终报表:一位永远对她的婚姻状况感兴趣的二姨、一位永远无法超越的人生赢家表妹,外加一位永远嫌你穿衣服难看的舅妈。 
    “那你可以不回家过圣诞啊” ,我对她说,她回问我道:“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不回中国过年吗?” 
    是啊,无论是西方的圣诞节还是中国的农历新年,只有在那一天,天大的事儿都比不上回家重要。 
    
    圣诞节是关于爱和团聚的,而我在国外的第一个圣诞节却是关于成长的。 
    那时年纪小,没有家人陪读,在当地也没有熟悉的亲戚朋友。出国前,我抱着一副“闯江湖”的心态,觉得自己根本不会遇到困难。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我在国外的第一个月,基本每天晚上都是哭着睡着的。 
    我并不是因为想家而哭,而是因为白天上课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心急、焦虑而哭。 
    当时我的入学雅思成绩还算不错,写作模版背了没有100个,也有50个了。我虽然已经预想到了语言关的问题,可在第一天上课结束后,我还是彻彻底底地挨了一记“闷棍”。 
    出国前,我认为我是会说英语的人;出国后,我发现我根本就不会说英语。 
    别说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内容了,就连跟同学的日常交流,我都十分吃力。以那时候的年纪和眼界,我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在国内学的是假英语吗?我既然能考出那个分数,为什么我现在听不懂呢?我是能力差吗?我撑得下去吗? 
    就这样,在这种自我质疑声中,我天天愁、天天哭,就这么哭了整整一个月。 
    转眼圣诞节将至,我们学期末最后一个小组作业是辩论赛(别问我是怎么听懂的,我是看了老师的群发邮件才知道的)。在辩论赛的前一周,我每天都在准备。我把我要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单词都写了下来,并反复背诵;我甚至把每一个气口都标记了出来,生怕自己现场会出现任何纰漏。 
    终于到了圣诞节当天,学校的走廊上摆满了自助的餐食。所有人都在笑着、唱着,互相问候着,唯有我一副大难临头,随时要昏倒的样子。 
    
    老师笑嘻嘻地组织我们摆放桌椅,为辩论赛做准备。同学们嘴里都塞着各种吃的,一边吃还一边开玩笑,好像我们一会儿不是要辩论,而是要狂欢。 
    当时我的那种孤独感啊,从头顶滲到脚心,眼睛发酸,特别想哭。 
    辩论赛开始,同学们按顺序分别陈述个人论点。因为我的稿子已经背得烂熟,所以发挥还算正常。 
    到了一对一质问环节,我开始紧张起来。我绷着神经,脑子里飞速接收着对方所说的话。听是听懂了,但由于当时的我,无法省略掉先构思中文再转化成英文的步骤,所以轮到我发言时,我没有立刻站起来,而是坐在座位上思考。 
    所有人都在等着我。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体验到脑海里过电影是什么感觉:我突然想到我妈在机场跟我分别时的情景;我还想到了大院里一起长大的发小,还有我们最爱吃的五毛钱辣条。就在这时,有一个声音在我脑海里响起,她说:“如果我现在说的是中文,看我不把你们说到墙角里去!” 
    我突然有力量了。
    我站起来,把对方同学的观点复述了一遍,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逻辑矛盾,再回到自己的论点上,加以例证,最后又把我之前背得滚瓜烂熟的结辩词作为结尾。一气呵成,说完,坐下。 
    现在回想起来,我认为,我当时是自己跟自己经历了一场非常“诡异”的心理战。在紧张情绪的刺激下,我以为我会崩溃,但我不仅没有崩溃,反而瞬间打破了近一个月在我心里形成的那面不透光的镜子。 
    镜子打破了,心里就有了光亮。我当时就意识到,我是会说英语的。之前的局促不安,其实是来自于我的不熟悉、不自信、不笃定。 
    在那年的圣诞节,我教会了自己一个人生中最重要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能击垮你自己,也只有你才能扶自己起来。 
    客观地说,那并不是一个温情的圣诞节。不仅不温情,还充满了独自成长的慌乱、未知,和阵痛。 可那却是我记忆最深的一个圣诞节。我为自己开了一个很有力量的头彩,它就像军功章一般,闪耀在我接下来的留学生涯中。
    
    那一年,我没有收到圣诞礼物,却给自己造了一整片杉树林。
    我们都说圣诞节是西方的春节。其实,无论节日来自西方,还是东方,只要是能把家人和爱人聚在一起的节日,就是值得过的节日。 
    人们感知节日背后的温度和传承,更饶有兴趣地通过一个个形式,履行那一份专属的仪式感。
    比如今天的你和我,就是想穿红配绿啊。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