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从审美关系角度研究人与世界关系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审美把握,美化社会、美化生活,美化人生、完善自我。“美的东西不是因为自己而美,而是因为人的发现才得以彰显”,美学本质上是人学,美学何以可能?因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审美实践而获得存在基础,美学对于人的价值在于为美育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美的教育使人获得审美能力,从而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把人提升至“审美的人”的高度。 美学既有美的共性,也有民族特殊性。中华美学精神所体现出的鲜明个性,培养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形象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研究,既对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理论意义,也对其继续发挥“化育”和“引领”作用具有现实价值。 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要义 美学是以人的审美活动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人的审美活动起主导作用的精神世界,以唤醒和使人自觉建构起审美意识和获得审美能力,确立起人类文化的审美价值体系。人之所以需要审美,主要是满足人类精神家园的需要,以达到愉悦精神,使生活有诗意,使人生有意义。审美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完善人类自身,使人高雅和有品位,以促进人类文明水平的提高。一个民族的审美能力也是该民族精神成长状况的重要标识。 中华美学精神特质是与西方美学相对而言的,可以从追溯中华美学思想的源头找到基因。中国先秦时期的老子、孔子和庄子是中华美学思想的鼻祖,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创造了把“审美放到整个社会文化、宇宙自然、人伦道德的大视野中加以观照阐释的好传统”。中国美学精神追求真善美融会贯通的人生情致和审美旨趣,注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人格修养,把追求真善美作为人生的永恒价值,追求和谐,这恰是中华美学精神的要义所在。如果说中华美学的精神是什么?概括地说就是追求在“真、善”之上的美。秉天地,经人伦,明本心。“真善美高度统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内容”。 与中国古代美学的价值偏好不同,古代西方的审美旨趣是从抽象的定义和概念出发寻求美。如,苏格拉底是从理性出发研究美学问题,追求美的普遍定义。柏拉图则认为,美即理念,他使美学成为一种本体论。康德明确阐述了美的无功利性、普遍性、合目的性、必然性的美学四原则,确立了认知、伦理、审美相区别的原则,确立和强化了审美至上的观念,奠基了现代西方美学。西方美学更注重美的逻辑和形式,对美涉及的历史、社会、政治等问题采取隔离态度。 中华美学精神在当代面临的现实挑战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中华美学面临着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受市场经济务实化和功利化倾向的影响,美学作为人文社科学科日益受到挤压;同时,受西方大众文化及消费主义审美观影响,审美向日常生活强力扩散和全面渗透,呈现出“审美泛化”现象,由此导致了严重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失衡,人成为一种“单向度的人”,审美被严重“物化”,在“科技至上”的西方逻辑下中华美学精神日益失落,从而消解了审美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人的精神被矮化了,与这种否弃了生命意义的审美心理相适应的,是对失去精神和灵魂的美学对社会、伦理、政治的排斥以及对纯粹美学形式的贪求。 筑基于市场经济的现实文化对精神的神圣性和庄严性会产生一定的消解作用。审美对于人类的意义在于其神圣的精神性和文化性,审美的终极意义在于它的精神家园性。审美精神的宗旨在于实现灵魂净化,升华人的境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显然将与此产生紧张和冲突。 上述时代问题只有从美对人之意义的功能高度才能得到澄清,也只有回归中华美学精神才能矫治。正如叶朗先生所说:“美学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的问题,是人的存在问题。”人与动物相比,究竟应该怎样存在?人的高贵和人之尊严到底是什么?显然,就人之为人的意义上,人之高贵在精神、在思想,在人有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于人是主体,具有能动性。因此,作为文化构成的人的审美活动本质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活动,它超越于人的日常生活的重复性、单调性、既定性,使人类诗意和浪漫地、有意义地栖居于世界。审美是人以一种无功利的、无利害的求美态度在把握、体验世界和自身的生命存在的美好关系状态,它要冲破世俗物质、功利的羁绊而达到一种精神的超越、自由和解放,并在审美活动中提高自己鉴赏美的品味和能力。真正的审美意在使人真正自觉到人之崇高和尊严的最高意义,获得精神的自由、人性的提升和美好和谐的生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美学精神的有力支撑 20世纪,科技立国使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在21世纪,文化崛起、文化强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化强国,美学的功能如何实现?到底以什么为坐标?是以物还是以人?只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坐标,以人的精神家园为依归,美学才能成为显学。未来的人类世界不仅需要科技发达,更需要文化的发达,需要审美的自觉意识和审美的高度。只有精神才会造就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美学才能培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品位。 审美表征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格调、修养和品味,审美的能力是一个民族文化能力的最高表现。审美精神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硬实力的增长,更需要软实力的强大,中华民族不仅要富有创造精神,更要成为世界高尚品质的代表。在这其中,中华美学精神大有可为。 中华美学精神的本质在于强调境界,境界即美境。境界不是孤立的纯粹精神之恋,作为一种审美生命,与社会伦理、哲学、政治有着内在关联。而与西方文化中的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形成鲜明对照,和谐为美是中华民族展示给世界的文化名片。时间将证明,中华美学传统更能够引导未来世界秩序的构建,将引导世界美学精神的发展。因为,“晚近审美论的一个重要发展,就是在恪守启蒙美学精神及其美学原则的同时,不是简单化地对审美‘去政治化’,而是尽力保持审美与政治、形式主义与现实主义、美学原则与社会关切之间的平衡”。 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美学涵养精神、以美学提升品位,乃至实现以美导真、以美导善的审美理想境界。 (作者:王行 刘雨,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