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1世纪以来,当代文学史料和学术研究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学术界也有一批分门别类的成果问世。由浙江大学吴秀明教授携其团队完成的65万字《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作为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新收获,将鲜明的学术意识和扎实的史料爬梳相结合,从当代文学史料的问题出发激活了更为广阔的学术空间。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当代文学史料的存在与叙述”,其亮点在于打破了以往采用的以文体、作家、时间等方式分类的模式,而是采用以学术研究的板块为分类方式,着意发掘的是史料自身的学术问题,凸显出史料整理与研究意识的互动关系。下编则从史料的客观存在进入专题化的学理探讨。近年来,在持续的“历史化”呼声中研究者逐渐将撬动文学史研究的“阿基米德点”从理论转向史料,但有时也会忽略了史料本身不是死的文字,而是一个特定时空中凝聚了外部制度力量与作者主体意识的产物。这本书的下编首先注意到研究者的史观与史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将当代文学史料生成过程中与政治、历史、文化、学术之间的种种纠葛呈现出来,并做了具体的个案分析。这一方面体现出“论从史出”的学风和对史料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保持了学术研究应有的怀疑精神和审慎态度。这本书的启发性就在于它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当代文学的史料虽然是客观而丰富的存在,但它们又往往是被“涂抹”和“装扮”过的,其中有不少“中国特色”和“当代特色”的问题是需要我们用不同于古典学术的方法去辨析的。 这本书从绪论到结语持论中肯,文风稳健,对前人的学术积累有充分的引介,即便是面对周扬、胡风、样板戏等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人物与现象,也都能从史料辨析出发,注意与学术史对话而做到“以史服人”。胡适说“但开风气不为师”,这样从宏观到个案、从类型到问题展开立体透视的学术格局在当代文学史料的研究著作中毕竟尚无先例,因此它为建立当代文学史料学提供的是一种学术探索。而书中的未尽之处,若用“了解之同情”的眼光来看,也许就是我们未来研究的学术增长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吴秀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年11月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