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新长征


    时光穿梭流淌,共和国在不断成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赶考”,几代人接力奋斗的事业结出累累硕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接下来的征程绝不是“浪漫的郊游”。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次壮丽的新长征。
    在新长征路上,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如何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摆在我们面前,怎么办?辩证看、务实办,在深刻把握“三情”中推进“三个伟大”,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新长征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
    从现实国情出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奇迹”惊艳全球。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从使用“洋火”“洋油”“洋钉”到建立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从百姓温饱不足到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物资短缺到坐上全球货物贸易头把交椅……过去几十年间在中国发生的变化,是人类历史上一场伟大的经济和社会革命。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经历这么快的财富增长和社会发展。今日之中国,已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事实胜于雄辩,成就最有说服力。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和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是一条走得通、走得好的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什么道路能够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今天,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顶层设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经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阶段,也将贯穿新长征的整个进程。
    特定阶段的社会实践总是建基于特定阶段的现实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不例外。如何全面认识当今中国的现实国情?一方面要看到“变”,把握社会深刻转型变革的时代背景,以“中国奇迹”与中国成就为奋进的动力、前行的基点;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没有变”,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变”与“没有变”辩证统一的现实国情启示我们: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大胆肯定成就,又要勇敢直面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伟大而忽视问题、盲目自信,也不能因为问题凸显而否认成绩、失去自信。只有保持清醒、增强自信,才能全面认识现实国情,在此基础上明确现阶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科学方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这样的科学方略。这一战略布局以“三个没有变”为认识前提,鲜明聚焦发展问题,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阶段性战略目标,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长期战略目标;这一战略布局以“三大变革”为战略举措,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入手,着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体制机制和组织领导保障。从现实国情出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求我们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在统筹“两个大局”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今天,我们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需要我们通过伟大斗争成就伟大事业。1962年,毛泽东同志指出,西方通过三百几十年建设了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50多年过去了,我们已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越接近目标,面临的风险越大,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越复杂尖锐。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努力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跃”。
    新时期的国情在发生深刻变化,新时期的世情同样在发生深刻变化。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使得新时期的伟大斗争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一是斗争的领域空前扩大。从世界范围看,各国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博弈日趋激烈,资源争夺、货币战争、市场争夺、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斗争、网络斗争、领土主权争夺等,都被纳入斗争的主战场。二是各类斗争盘根错节、相互交织。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交织在一起,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境内斗争与境外斗争交织在一起,大国遏制与小国挑事交织在一起,抵制外来腐朽文化入侵与肃清封建残余交织在一起,反击军事挑衅与防范颜色革命交织在一起……矛盾之中还有矛盾,问题背后还有问题。三是斗争的难度前所未有。比如,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冲破利益固化藩篱困难重重,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反腐败是你死我活的较量,不反腐就要亡党亡国;西方遏制围堵中国,国际反华势力、反共势力亡我之心不死,等等。四是斗争的成败事关重大。反腐败斗争攸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反分裂斗争攸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全面依法治国攸关国家长治久安,意识形态斗争攸关国家的文化主权和执政安全,等等。
    新的伟大斗争肩负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潜力与发展隐患并存,动力与阻力同时凸显。取得新的伟大斗争的胜利,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与平稳转型,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伟大斗争肩负着推进制度成熟与制度定型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是中华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但也必须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制度体系,目前这一制度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制度成熟与制度定型的时间表,这一任务已是迫在眉睫,不容有任何懈怠。新的伟大斗争肩负着赢得和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历史使命。今天,在国际经济政治治理体系与舆论场中,我们的话语权与我国的国际地位还很不匹配,我们的发展优势尚未转化为话语权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物质要繁荣,精神也不能塌陷;硬实力要强大起来,软实力和话语权也要强大起来。只有文明勃兴、话语权在握,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比如,针对体制机制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针对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针对消极腐败和“四风”等问题,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提出了新发展理念;针对产业结构问题,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针对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针对低迷的国际经济形势,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针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等。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新的伟大斗争的理论自觉、实践自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们赢得新的伟大斗争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从现实党情出发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斗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中流砥柱,无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是人民的意志、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80多年前, 在那场彪炳史册的长征中,中国共产党是核心领导力量。离开了我们党的坚强领导,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样须臾不可或缺。然而,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通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来保持和强化。夺取新长征的伟大胜利,离不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样离不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前提是科学把握党情的现实特征。今天,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以及党员队伍的结构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内存在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郑重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对当前党情的科学判断,也是对全党同志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警醒。
    着眼于锻造更加坚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敢于担当、敢于亮剑,立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军令状。全面从严治党,立足于我们党对党情深刻变化的准确把握,聚焦我们党面临的严峻挑战、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我们党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根本之策。全面从严治党,涉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两大主题,扭住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两大抓手,涵盖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各个环节,是党情深刻变化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成为思想建设的重大主题;改进学习机制、增强干部理论培训的精准性,成为强化理论武装的重要抓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一批规章制度纷纷出台,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党内政治生活更加有规可循;反“四风”“三严三实”专题学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党内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建立健全反腐败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预防和惩治相结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反腐倡廉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显著成效表明:我们党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有信心有能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长征途中继续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全面从严治党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在盘点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仍然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现在社会上有人质疑,中国共产党究竟能不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有人认为,只有三权分立,权力才能相互制衡;只有权力相互制衡,才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这套逻辑似是而非。它无法回答:为什么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中,政治腐败的国家占了绝大多数?为什么一些东欧国家改旗易帜之后不是更加清廉了,而是更加腐败了?为什么不照搬西方“三权分立”政治模式的国家和地区中也有不少清廉的典范?等等。
    中外政治发展的事实表明:治理中国的腐败根本上还要靠“中医”。中国共产党有信心有能力解决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打赢全面从严治党的攻坚战。西方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但西方民主模式并非治理腐败的灵丹妙药,更不是唯一选项。反腐败要有制度支撑,但不是非得沿袭西方制度;反腐败要靠政治体制改革,但不是非得改成西方的模样。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发展中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但我们党有信心有能力用更短的时间建成比西方更加清廉的政治生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勤政为民、风清气正的中国共产党将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中蹄疾步稳、勇毅前行。
    (作者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