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和读者(其实也是作者)交流,听到一个问题:我特别喜欢有韵律的文字,为什么现在报刊上能读到的很少?我懂得,他真正想说的有韵律的文字,其实是格律诗词。 也未必是见不到了。有时候只是视野所及毕竟有限的问题。格律诗词,不仅有作者个体间的联谊交流,专门的期刊也不止一种。但在更大众的媒体平台上,它们确实出现得有限。大部分时候还是因为,好诗词难觅,不仅对编者,对作者更是难度不低的一种考验。 对当代人而言,格律诗词之难,不言而喻。连在旧体诗词写作上卓有成就的毛泽东同志,在为《诗刊》出版致贺时都说:“诗当然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怕束缚青年人思想,当然是革命家站在历史高度上的观点。但“不易学”,则是一个精通诗词的大家站在写作角度的体会。 格律诗词之难,在于它有已经成熟到极致的韵律体系,有严格的韵、平仄、对仗等方面的讲究。比如押韵,即使是古人,在写律诗时,也是严格按照诗词格律的定式押韵的。所以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清代一般人常查阅的《诗韵集成》等韵书,不仅可以说明清代的押韵,也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尽管从唐到清,许多字和韵,在读音上已经有了莫大的变化。 而当代人学写古典诗词,又不能不从最盛的格律诗词起步,不能不以格律为准绳。因为相比新诗,旧体诗词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音韵的魅力。正是难度与束缚,才导致好诗词鲜见。而在这个颇有难度的门径里能采撷到珍宝的,自然是少数。这恐怕也是它至今对读者和作者依然有吸引力的缘由吧。 珍宝总是珍而稀的。这或许能回答那位读者的问题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