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赋的起源和赋文体的成立(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8:11:54 未知 傅刚 参加讨论
①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4页。 ②《论语·子路》,《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6页。 ③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第137页。 ④《汉魏六朝辞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6页。 ⑤曹明纲:《赋学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6页。 ⑥洪兴祖:《楚辞补注·离骚》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0页。 ⑦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第134页。 ⑧丘琼荪:《诗赋词曲概论》,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版,第139页。 ⑨《章氏遗书》本,据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影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06页。 ⑩章大炎:《国故论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28页。原标点有误,今改正。 (11)马积高:《赋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7—9页。 (12)参见《游国恩楚辞论文集·楚辞概论》,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8—94页。 (13)参见马茂元:《楚辞选·离骚解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14)司马迁撰、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492页。 (15)《史记》,第2484页。 (16)《史记·屈原贾谊列传》记贾谊曾被汉文帝召回朝廷,对谈宣室,但居长安时间甚短,不能作为这时已经将《离骚》传回长安的根据。 (17)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145页。 (18)《史记》,第3300、2482页。 (19)参见班固:《离骚序》,王逸《楚辞章句》引。 (20)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杂志》“离骚传”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96页。 (21)此段材料及论证参见杨树达《离骚传与离骚赋》,《积微居小学述林》卷六,北京:中国科学院出版社1954年版,第257—262页。又参见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四《目录书之体制二·叙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43—44页。 (22)《汉书》,第1668页。 (23)《汉书》,第2791页。 (24)刘跃进:《秦汉文学编年史》系于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57页。 (25)《汉书》,第2503页。 (26)核诸文献,班固之前言诗六义者,有《周礼》和《毛诗序》,然若为《周礼》,似不应略称“或曰”,故颇以为班固实用《诗序》,但《毛诗》在班固时尚不显,因此《汉书·艺文志》也仅称“又有毛公之学”,是班固对《毛诗》所知甚少的缘故。 (27)贾公彦《周礼注疏》说:“凡言赋者,直陈君之善恶,不假外物为喻,故云铺陈者也。”按,此《疏》“不”字阮元《十三经注疏》本作“更”,无校,《四库全书》本作“不”,当以“不”字为是。 (28)《士礼居丛书》本,清嘉庆黄丕烈读未见书斋刻。 (29)韩婴撰、许维通校释:《韩诗外传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68页。 (30)参见拙文:《赋的来源及其流辩》,《上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3期。 (31)章太炎:《检论》,《章太炎全集》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507页。 (32)参见金德建:《古籍丛考》,《中华文史精刊》,北京、上海:中华书局、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52—53页。 (33)《史记》,第3063页。 (34)《汉书》,第2829页。 (35)《汉书》,第2366、2367页。 (36)姚鼐:《古文辞类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7页。 (37)《汉书》,第2146页。 (38)《汉书·邹阳传》,第2356—2357页。 (39)《汉书》,第2353页。 (40)《汉书》,第2208页。 (41)《章故论衡·辨诗》,第128页。 (42)《汉书》,第2365页。 (43)关于《反淫》的研究,参见傅刚:《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反淫〉简说》,《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