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海外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助力汉语国际化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0:11:51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马国彦 参加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为推动汉语快速走向世界,提高汉语言文化的影响力,我国在借鉴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自2004年起在海外设立了以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汉语的国际化进程。但是,在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师资短缺已成为阻碍汉语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的关键因素。汉语的国际化要获得根本、持续的动力,就要把汉语教学转化为各国切实的内在需求,因此必然要求汉语教师的本土化。 师资短缺制约汉语国际化 教师、教材、教法,是关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其中教师排在首位。全球学习汉语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师资短缺问题日益凸显。虽然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每年都会从国内选派数千名优秀汉语教师和志愿者赴海外任教,这些教师在赴任期间对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也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和贡献,但相对于庞大的学习人群,汉语教师的缺口仍然是巨大的。同时,由于外派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任期一般为1—2年,具有临时性,师资队伍流动性大,加之在文化理念、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与海外环境往往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些都是制约孔子学院发展、影响汉语国际推广成效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有鉴于此,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及相关部门、院校一直在致力于解决师资短缺问题,除了通过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加强国内汉语教师培养力度之外,也在着力培养海外本土汉语教师。 汉语教师本土化是汉语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先生指出,当各国把汉语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必修课时,汉语就真正地走向国际化了。目前,汉语已在不少国家进入中小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汉语的国际化进程正全面加速并已取得重大进展,不过我国仍需要在较长时期内为各国的汉语教学提供外部助力。 突出本土化,注重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是孔子学院当前及今后建设的核心任务。2016年,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第十一届孔子学院大会以“创新、合作、包容、共享”为主题。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在开幕式致辞中明确指出,孔子学院要推动本土化发展,充分尊重各国国情和文化差异;尊重各国办学自主权,面向社区,因地制宜,积极研发从启蒙到高端的教学资源体系,努力满足不同国家、不同人群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汉语国际推广的本土化,最终仍须落实在汉语教师的本土化上。这就意味着需要培育、增强各国的自主造血功能,协助培养、打造出符合各国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海外本土汉语教师队伍,如此才能有效推动汉语的海外传播。 与我国的外派汉语教师相比,海外本土汉语教师虽然在汉语言文化知识、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方面有不足,但自身也有诸多先天优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本土汉语教师没有任期限制,熟练掌握所在国语言,了解当地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交流起来没有障碍,可以进行较深层次的沟通,有利于及时掌握教学效果,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能够更好地把当地的教学方式和汉语教学结合起来;二是本土汉语教师熟悉当地教育体系,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能够针对学生编写对路的教材。从本土化的角度来看,汉语教师的巨大缺口归根结底是各国本土汉语教师不敷教学之需。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海外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效能。 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设立了外国本土汉语教师来华研修项目、专家赴外培训本土汉语教师项目、外国本土化汉语教师培养项目,以提高海外本土汉语教师教学水平,促进中外汉语教学的合作与交流。但是前两个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周期短,通常为1—4周,且都对开班人数有一定要求,覆盖范围有限,难以满足本土汉语教师对规模化培养、系统学习和学历提升的要求。外国本土化汉语教师培养项目通过中外大学联合培养的方式,为国外汉语教学机构培养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对象为国外大学中文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在华培养周期为1—2年,目前已为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相关大学专业开设了这一项目。国内的合作院校有福建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这一项目限于相关专业本科在读生,并且仍以“请进来”为主,不能照顾到为数众多的在职本土汉语教师及各国其他专业但有志于从事汉语教学的大学生。同时,不少国家在审核教师资格时,对学历有着较高的要求,通常规定学历要达到硕士及以上。 综合以上,目前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虽然成效显著,但从长远来看,这些举措还远远不够,不能充分解决主要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有必要转换工作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加大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的工作力度。 加强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推进对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一方面可依托在海外承建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各院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的优质资源和办学力量。 每一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不仅应成为教授汉语和中华文化的课堂,也应成为培养本土汉语教师的基地。只有当越来越多的本土汉语教师和中国外派的汉语教师并肩工作,共同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时,才能突破“瓶颈”,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孔子学院发展和汉语国际推广的师资不足问题。 经初步调研,在汉语学习者人数众多的“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老挝等,不少本土汉语教师有提升学历的需求,但因工作、家庭等原因无法来华深造。因此可首先以这些国家为试点,鼓励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具备条件的院校,在海外开办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紧密配合国家战略,对本土汉语教师进行订单式培养,既有助于解决汉语国际推广所需的师资问题,也可为各院校的海外教育布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