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圆照”:从佛教术语到诗学概念(2)


    ①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引刘孝标注“有是”作“是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89页)。
    ②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859页。
    ③慧皎著,汤用彤校注《高僧传》,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51页。
    ④汤用彤《魏晋玄学流别略论》,《汤用彤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41页。
    ⑤安玄译《法镜经》,《大正新修大藏经·涅槃部》,河北省佛教协会2009年版,第150页。
    ⑥舍尔巴茨基认为,“刹那”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在每一个“刹那”,人都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刹那”由先天确定,每一刻身体都变成了另一个身体([俄]舍尔巴茨基著,宋立道等译《佛教逻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99页)。
    ⑦道宣《广弘明集》卷一五《佛影铭并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07页。
    ⑧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714页。
    ⑨僧祐《弘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⑩沈约《宋书》卷四四《谢晦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5册,第1361页。
    (11)姚思廉《梁书》卷四○《到溉传》,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2册,第569页。
    (12)李昉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177页。
    (13)李延寿《南史》卷五三《萧纪传》附《萧圆照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册,第1331页。
    (14)吕叔湘《南北朝人名与佛教》,朱庆之编《佛教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503—504页。
    (15)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307—309页。
    (16)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册,第3309—3310页。
    (17)萧统编,李善注《文选》卷四五《答客难》,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628页。
    (18)王符说:“人天情通,气感相和,善恶相征,异端变化。”(王符著,汪继培笺,彭铎校正《潜夫论笺校正》,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80页)
    (19)[德]H.贡尼、R.林古特著,任立译《霍克海默传》,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3页。
    (20)詹明信著,张旭东编,陈清侨等译《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第23页。
    (21)詹锳《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851页。
    (22)周振甫主编《文心雕龙辞典》,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243页。
    (23)周振甫《文心雕龙选译》,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00页。
    (24)林同华主编《中华美学大辞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60页。
    (25)《大正新修大藏经》之《经疏部七》宗密《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第533—549页。
    (26)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主编《苏轼全集校注》卷二○《阿弥陀佛颂并叙》,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2册,第2237页。
    (27)王川平主编《大足石刻》,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版,第102页。
    (28)安岳县文物管理局编《安岳石刻导览》,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47页。
    (29)《说文·心部》:“悟,觉也。”又《见部》:“觉,悟也。”段玉裁注:“二字为转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510、413页)
    (30)刘昫等《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弘忍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6册,第5110页。
    (3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28页。
    (32)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12、16页。
    (33)《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王先谦《荀子集释》,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65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