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走进国博“以物述史”—— 展现恢弘绚烂的世界文明画卷 第000号展品 佘盆梅海特内棺 第001号展品 奥杜威砍砸器 图1:第013号展品 王后竖琴 图2:第015号展品 “大洪水”记录板 图2:第037号展品 阿拉伯青铜手 图2:第067号展品 中国青花大盘 左图:第100号展品 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 右图:第101号展品 宣布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 3月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以下简称“大英展”)在国博拉开帷幕。该展览是近年来中英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也是两馆交流合作的一座崭新里程碑。 “大英展”缘起于2010年大英博物馆与英国BBC广播公司的合作项目——用100件馆藏文物讲述世界历史。由于该节目在英国广受好评,创下1100万人同时收听的记录,大英博物馆又与企鹅出版公司出版了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中文版《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一书。在此书基础上,大英博物馆对文物进行调整,并推出了同名展览项目,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进行巡展。中国大陆是“大英展”世界巡展的重要一站。据悉,在国博的展览将持续至5月31日。除与北京观众见面外,展览还将于今年6月至9月移师上海博物馆。 “大英展”从大英博物馆80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出100件(组)展品,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砸器到当代人工制品,纵横200万年,横跨五大洲,向世界观众讲述人类文明的历程,通过“以物述史”的方式展现了一幅纵贯古今、恢弘绚烂的世界文明画卷。此次展览的英方策展人贝琳达·克里勒表示,通过器物来讲述历史是在探索一种不同于文字中心主义的表述方式。“我们需要展示一种不偏向于某种文明的历史,方法就是通过器物而非书写。每个文明都会产生属于自己的器物,我们希望把这些器物置于聚光灯下,然后像探索书写一样去探索它们。而对于那些文字记载丰富的文明,器物仍有其意义。因为文字有的时候是精英式的,而器物则更多的关于日常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器物有其意义,能为我们的历史提供新的角度,能让在文字中沉默的、被隐藏的部分发声。” “大英展”包括序言、开端(200万年前—公元前2500年)、最初的城市(公元前3000—前700年)、权力与哲学(公元前700—公元100年)、仪式与信仰(公元1—800年)、贸易与侵略(公元300—1100年)、革新与适应(公元900—1550年)、相遇与连结(公元1500—1800年)、我们创造的世界(公元1800年至今)等9个部分。在这部包罗万象的展览中,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而这些展品的组合,则构成了一部多姿多彩的世界历史。 除去展览主体部分的100件(组)展品,此次展览在开头和结尾还分别安排了一件(组)展品。其中,第001号和100号展品可谓这条古今中外“时空隧道”的起点和终点,而开头的第000号和结尾的第101号展品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序言部分仅有的第000号展品是一套属于古埃及女贵族佘盆梅海特的的木棺。这件制作于公元前600年的木棺初看起来和常见的古埃及木棺并无二致,但是经过分析研究人们发现,它的全部材料都来自埃及以外的地区:木料来自于黎巴嫩,黄金来自努比亚,青金石来自阿富汗,沥青来自两河流域。展览试图通过该木棺向观众表达这样的理念,在早期文明时代,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合作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250万年前,第一批工具被人类祖先在非洲制作出来,从此与我们建立起联系。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古老文物——发现于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的石质砍砸器就是这些工具之一,也是该展览的第001号展品。工具伴随人类走出非洲,进入包括美洲在内的新世界。 跨越沧海桑田来到当今社会,人类正制造出更多的物品,同时也逐渐意识到一次性用品对环境和全球资源的影响。展览的第100号展品——中国深圳生产的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表达了当下人们应对环境恶化的努力和对清洁能源的渴望。这些创新和有趣的物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世界与未来紧密相连。 “大英展”世界巡展的一个惯例是由当地博物馆自行提供展览的第101件展品,以体现展览所在地的文化特征。此次在京展出的第101件展品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宣布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主办方表示,贸易的全球化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便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重返世界贸易组织,表明了中国积极融入全球一体化的态度和维护全球贸易自由的努力。因此,这件展品与该展览的主旨可谓十分吻合。 与人们熟知的世界史叙事模式不同,该展览并非旨在展现不同文明间的差异或文明自身的独特性,而是通过两条线索突出其共性及文明之间相互交融、彼此影响的事实。一是,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与共享,造就人类文明本身,自古以来这种交流与融合就从未中断,并不断塑造着文明的轨迹;二是,尽管不同文明拥有风格各异的面貌,但其共同关心、尝试解决的问题却是一致的,因此文明的差异并不是产生分歧的理由,而是可供互相借鉴的契机。虽然展览主线仍然是纵向的时间轴,但在每部分的阐释中,上述两条线索都隐含其中,并带领观众通过解读展品去感受一部别样的世界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