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民间藏品非常丰富。(资料图片) 近日,《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实施,提出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其中,“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提升社会文物管理服务水平”一项内容引人关注。据了解,“民间文物收藏”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规划》中亦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的政策措施,同时要规范文物鉴定活动,推广科技手段在文物鉴定中的应用。有评论指出,在这项利好消息的影响下,民间收藏可能将迎来“春天”。那么如何看待民间文物收藏的前景,本报记者采访了业界相关人士。 在特定范围内民间文物收藏丰富 近年来,国内私人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数量增长迅速,可见民间收藏相当丰富。国内民间文物收藏处于一种怎样的现状?这也是众所关心的问题。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向本报记者介绍,民间收藏,顾名思义,是老百姓的个人收藏行为。但是一旦上升到“博物馆”的高度,就要明晰概念,博物馆只有“国有”和“非国有”的两种,没有“私人博物馆”和“民间博物馆”这些说法。“近些年‘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迅猛,由此的确可以确认社会流散的文物量非常大。”阎焰指出,这里面也有巨大的甄别工作,不能一股脑把任何旧货都当成“文物”,同时也不能期望一夜之间社会上的流散文物都得到合理的利用。“整个‘非国有’博物馆和私人的收藏,还是任重道远。只有对私人收藏进行细致的梳理分类甄别,最后这些社会流散文物才能成为整体社会文物收藏特别是‘国有文物’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阎焰表示,就他所了解,全世界范围内的民间文物收藏都非常丰富。而有一个问题要提在前面,那就是在特定范围内民间文物收藏丰富,但并不代表人人都有机会收集到“民间文物”。阎焰解释说:“因为文物知识是一个相对非常专业的行业,它需要巨大的信息和知识储备,所以不适合全社会一窝蜂去搞‘民间文物收藏’。一窝蜂的结果就是行业会烦乱无比,假货横流。” 让民众有心有力有知识收藏 为建立健全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的政策措施,同时要规范文物鉴定活动,推广科技手段在文物鉴定中的应用,据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下来将开展民间文物收藏情况调研,组织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相关课题研究,建立健全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的政策措施,印发《文物拍卖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文物市场管理办法》,“规范文物经营活动,引导民间收藏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提出“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提升社会文物管理服务水平”。按照阎焰的理解,其中的“民间收藏”概念应是指社会上流散的没有进入国家视野的非国有文物的收藏、收集。那么,在这项利好消息的影响下,民间收藏能否就此迎来“春天”?又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文物收藏热呢? 在阎焰看来,鼓励合法民间合法收藏文物,对社会流散的民间文物肯定是一大利好。“但是因为‘文物’的复杂属性,和界定繁琐,加上真伪问题严重。这个鼓励在最终实施期间一定还会遇到很多问题。不过整个规定所给出的方向性利好,是全社会有目共睹的。” 阎焰认为,民间文物收藏,不单单是规范,而且还有许多社会和政府的工作要做。最后目的是做到让民众有心收藏、有力收藏、有知识收藏。让优秀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为整个新时代服务,让人民的文化素养进入全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