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古典东方美学和文艺思想具有丰赡的资源和深厚的底蕴,古代印度“梵语文学理论批评之父”婆罗多牟尼的经典著作《舞论》堪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相媲美,日本美...
中国古典文学自18世纪进入沙俄,《大学》《中庸》《易经》等典籍部分片段相继被译成俄语,中国典籍俄译学派初创。19世纪末,沙俄的文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中国主题”,中国古典文...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现实品格。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面临“被边缘化”“不及物”“休眠化”“失语化”“理论化”“娱乐化”等种种遭际,某种程度上是其...
内容提要: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实践观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对实践范畴的性质和范围作了进一步探究,更注重从主体...
近代以来,朝鲜半岛对中国文学的译介和研究由于文化语境的改变而日渐式微,但还是有一些儒学渊源深厚、文学意识敏感的朝鲜学人时刻关注中国文学运动和变革的一举一动,尽管这...
3月24日,由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主办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重要论述与中国新时代文艺理论学术体系建设重大项目开题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
“美学和历史的”标准是恩格斯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1847年恩格斯在《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这篇书评中,首次使用了“美学和历史的观点”这一批评...
勒克莱齐奥教授在西北大学作学术报告。本网记者陆航/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陆航)3月18日晚,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著名文学家勒克莱齐奥教授在西北大学作了题为...
2019年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我国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等...
民间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载体,是民族的“根”文化,也是现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包含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属性的多种文艺品类和样态,与整个民族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