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迄今已有120年。作为现存最早自成体系的汉字,甲骨文与汉晋木简、敦煌文书、明清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学术史的“四大发现”,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非常重...
摘要:汉语VP在得到适当标记时,其所述情状转指(/转喻)事态,事态即事物化情状。以情状转指事态有自反性,故为自指性转指(/自指性转喻)。事态指称总是受触发的临时性认知解读,无需做...
编者按: 2019年11月23日—24日,中国辞书学会第十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书编纂研究中心副主任储泽祥研究员做大会总结。以下是总...
本文讨论汉语“VP(的)”形式的自指和转指语义功能。“VP”指谓词性结构,包括从光杆动词到主谓结构或小句的大小不等的成分。 1 区别于转指的自指 朱德熙(1982)认为,汉语VP除...
本文讨论汉语“VP(的)”形式的自指和转指语义功能。“VP”指谓词性结构,包括从光杆动词到主谓结构或小句的大小不等的成分。 1 区别于转指的自指 朱德熙(1982)认为,汉语VP除...
1. 研究背景 语言接触的定义,简单来说可以认为是特定的语言个体或言语社团同时熟悉并使用一种以上的语言/方言。一般把语言演变的动因分为两类: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
1. 研究背景 语言接触的定义,简单来说可以认为是特定的语言个体或言语社团同时熟悉并使用一种以上的语言/方言。一般把语言演变的动因分为两类: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
古音与今音不同,在今天这是常识。但是在十七八世纪的中国,这却是惊天动地的发现。“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明陈第《毛诗古音考》),直斥时人的蒙昧,...
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积淀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然而,由于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都已随时代发展而产生变化,后世要通读典籍,不仅要具备文字、训诂知识,还要掌握音...
编者按: 本文是天津师范大学语言、心理与认知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李行德教授在2018当代语言学前沿:第二届“走向新描写主义”论坛(西南大学,2018年12月15-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