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胡适《两只蝴蝶》的发表,是新诗公认的开端。恰逢新诗百年诞辰,第十三届“三月三诗会”在浙江南浔荻港村举行,国内外四十余位诗人追寻悠远的诗歌精神,共同纪念、探讨新...
鲁迅晚年在《不识字的作家》专文中,高度评价了“刚健清新”的民间文学——不识字的作家的文学创作。这是发人深思的。 民间文学是与作家文学并列的两大传统文学,在文学史上起...
内容提要 “反腐败”小说,特指以“反腐败”为基本主题和中心线索的“主旋律”小说,本文旨在通过对“反腐”小说的意识形态分析,深入探索此类题材的现实批判性,梳理了反腐小...
编者按 我们今天讨论的“新时期文学”,是通过某种历史之手“建构”形成的,并非是后来者对历史的“误读”或“改写”,而是在历史发生的原点就包含的歧义和复杂。本文探讨了这...
文学评论里的“春秋笔法”,看似皆大欢喜,其实却是对读者和作者的双重不负责。虚假的赞美会令真诚的赞美蒙羞、轻妄的判断会使认真的判断失效。 讲得更直接一些,这类文章其实...
这个日子,适宜问一个问题:说到劳动,你会想起什么? 我先想起来的,是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地...
在一个信息海量呈现、资讯以秒更新的时代,作家的定力受到空前考验。 害怕被覆盖、被淹没、被遗忘的心理或隐或现地影响着这个时代的文学创作。“先混个脸熟”成为一些新进作家...
报告文学作家应该有写鸿篇巨制的野心和担当。因为对于作家的写作而言,一生都直面这么几个词:精神、命运、生死、爱情。古今中外的精品之作、扛鼎之作、传世之作,无一不是对...
拙著《批评的现代性维度》与读者见面了。为什么要把“现代性”纳入我的文学批评呢?有必要向读者朋友做一简单交代。我从事文学批评的时间并不长,至少比文学创作时间短得多。...
编者按 “新时期文学”不是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新话题,但却引来不少学者对其重新关注。对今天的大多数“重返”者而言,“新时期文学”已经不再是我们共同亲历的那一段既亲切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