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讲好新时代人与自然的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24-09-02 文学报 陈华文 参加讨论

    

这几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精神生活拥有更多的选择。曾经被无数人追捧的文学,却有渐隐之感。事实上,优秀的文学作品依旧是时代的号角,在精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间,《地质文学》的创刊可谓一股清流,逆风飞扬。
    我手里捧着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的《地质文学》创刊号,内心百感交集。文学是一切文艺创作的思想“发动机”,对于文学理解越深刻,文艺创作才会越有深度、越能够吸引人、感染人。文学对于社会建设发展而言是软实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地质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动力系统”,地质事业和其他事业一样,需要精神的补给,需要文学的慰藉。地质事业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需要文学鼓与呼,文学,也以独特的方式反哺育地质事业。
    由中国地质文联、中国地质调查宣教中心、中国矿业报社、中国地质作协等联合编辑的《地质文学》于2024年上半年创刊并出版,这是新时代地质事业的重要事件,在当代文学界写下了一笔。这个看似文学小众的年代,《地质文学》悄然问世,昭示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文学没有走远,依然是我们砥砺风雨、勇敢前行的精神灯塔。这本新生的刊物从策划、到组稿、再到编辑和出版,其中付出了多少辛劳,编辑团队冷暖自知。一群人坚守文学,开疆拓土,这需要定力和魄力。
    《地质文学》按照文学体裁的不同,分为纪实、小说、散文、诗词、评论等不同的栏目。刊发的作品,既有地质文学领域的名家,也有在地质一线工作的文学爱好者。中国地质作家协会主席赵腊平在发刊词《让地质文学开出更加美丽的花朵》中,阐明了该刊的原则和立场: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守正创新、坚守人民立场、发掘文学人才。这如其说是发刊词,还不是说是对地质文学发展予以厚望。
    说起地质文学,从字面上看,也许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行业领域的文学。其实非也。地质和众多的行业、和我们的生活都发生着深刻的联系。地质文学是一个标识,是一个能量场,鼓励地质工作者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命运的走向,并把所思所感,把有温度的文字付诸笔端。这是地质文学的核心命题,同样也是一切文学终极思考的问题。当然,讲好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是地质文学当仁不让的使命。
    长期以来,地质界具有优良的文学传统,涌现出不少名家名作。也许是地质工作者长期和大自然打交道的原因,这个群体对山河大地有着本能的热爱,豪迈和坚韧的品格,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彰显。地质文学创作不仅需要深沉的家国情怀,还对于自然万物需要敏锐的感受力,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独有的思辨力。地质文学不需要宣传式的标语和空洞的口号,需要俯下身子、沉下心来,用心观察自然的细节,用情体验人间的冷暖。从事地质文学创作,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灵魂深处的需要,是精神生活的自觉。
    刚刚创刊和出版的《地质文学》,如同孩童蹒跚学步,可是勇敢走出了第一步,必然就毅然前行,迈向文学高原,直抵文学高峰,这是《地质文学》的梦想。
    有的人也许会说,国内的文学期刊不少了,《地质文学》价值几何,将来能在文坛有容身之地吗?其实这样的疑问是有道理的。该刊背靠地质事业,全国几十万的地质工作者,需要栖身的文学家园,《地质文学》就是他们的精神之巢,是寒夜里的火光,温暖并照亮跋涉在旷野的地质工作者。不管身处何种行业和领域,人心和人性是相通的。作为地质文学而言,要把新时代的地质故事,用有血有肉的文字满怀诚意地写出来,在这个阵地传播开来。再则,文学的胸怀是阔大的,对于任何题材和领域,都没有门户之见,只要展现地质故事的文字能够直抵人心的深处,地质文学就会大放异彩。现在的《地质文学》,如同孩童茁壮成长,将来就是身强体壮的地质青年,背上行囊穿越密林、历经风雨,走向远阔山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