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辽阔大地》: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

http://www.newdu.com 2024-01-26 文学报 兴安 参加讨论

    

就报告文学来讲,内蒙古的创作和成果应当排在全国的前列,2011年出版的肖亦农的《毛乌素绿色传奇》获得内蒙古文学迄今为止第一个也是唯一个“鲁迅文学奖”。记得当年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这部书的研讨会的时候,我将其称为是“振臂高呼式的写作”,这种振臂一呼似乎也极大鼓舞了内蒙古作家对报告文学的创作热情。之后便有了艾平的《一个记者的长征》《春风染绿红山下》,牛海坤的《额济纳河畔》《生命的守望者》等等。艾平和牛海坤还分别获得了“徐迟报告文学奖”,这个奖项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颁发的全国性文学奖项,很有分量。此外还有肖睿的《库布其与世界》,布仁巴雅尔的《玛拉沁艾力之路》,李樱桃的《走进最后的驼村》等等。多年来,内蒙古的报告文学作家们紧随时代的召唤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书写了各个时期内蒙古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发展变化和崭新面貌。也可以这样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中,内蒙古的作家们没有缺席,以非常高涨的创作热情,投入其中,讴歌时代,讴歌人民,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体现了作家应该有的素养和担当。

现在我要谈的是蒋雨含的《辽阔大地》。蒋雨含是一个成熟的诗人,她的诗在内蒙古具有相当的影响,可没想到她的报告文学也写得如此出色,诗意盎然。关于“国家的孩子”“上海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我们知道很多了,关于都贵玛老人接收和保育28个孩子的故事我也听说过,它是被历史尘封的真实事迹,被我们发掘出来,散发出了让人感动的光芒。都贵玛,这位获得了“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同时还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上海荣誉市民”“全国十佳母亲”“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的老人,其实就是一位生活在偏远牧区的普通的蒙古族妇女,今年已过八十岁。《辽阔大地》正是选取和聚焦这么一位普通的蒙古族妇女,作为典型人物,记述了她与28个孤儿的故事。

首先,作者注重并善于人物的塑造,她甚至以近乎小说的笔法,以细腻、真诚、朴实而富有个性化的描写,生动地塑造了都贵玛这个普通的蒙古族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写人物,尤其是正面人物,常常忌讳将一个人物写得过于完美,更不能“高大全”,而是要求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甚至要有一些缺点。但是都贵玛确实是我们社会中的一个几乎完美无瑕的“有血有肉”的人。首先,她是一个完美的母亲,她从19岁,还是个大姑娘时,就开始就把自己的母爱给了那些孤儿,她用自己的大爱践行了“接一个,壮一个”的承诺,在她的护理关照下,28名孤儿没有一个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这在那个缺医少药又经常挨饿的年月可以说是创造了奇迹。同时她又是一个非常自律,不愿意给国家、给别人甚至自己的亲人添麻烦的人,她把个人的需求降到最低。从她登上天安门城楼时手里攥着饼干包装纸,汗津津,却不舍得扔掉,到白内障手术,要求用国产的价格便宜的材料,而且做完手术后,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就要求出院等等,就是为了给国家和组织省住院和医药费。在疫情期间,她还惦念着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将自己省吃俭用攒的5000元,捐给抗疫第一线。这些普通人都能做到却不一定会做的事情,对老人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当然,她并没有像媒体描绘的那样“伟大”,也并不是像网上或有些媒体说的,一生未育,孤身一人。书中写到了她的女儿——查干朝鲁,蒙古语:白色的石头,一个男性化的名字。女儿的一句话既是对母亲,也是对都贵玛的真实评价:作为她的亲生女儿,“她很难像媒体一样把伟大放在额吉身上,如果让她形容,她觉得额吉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照到很多人的身上,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其次,作者不仅写了都贵玛,而且也记述了经过她的手健康送出去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对国家的贡献。由于都贵玛作为母亲的大爱和女性本能的精神力量,以及以身作则的美德和奉献精神,使这种品德和精神不仅在那些曾经被她照看的孩子的心灵中延续和发扬,比如孙保卫;她的善行甚至影响了像张宇航这样的广东企业家。由于都贵玛的影响,他们不仅有感恩之心,更有具体的行动。在都贵玛老人的事迹的影响下,张宇航发起了草原爱心助学行动,从1996年资助第一个草原孩子开始,至今已经有27个年头,并且带动一千多人的广东爱心团队资助了四千多名孩子。

其三,读完这部报告文学,我能感觉到作者对采访和所记述的故事和人物的认真态度,作者做了充分的准备,深度地介入到人物的生活和故事当中。作者善于在细节中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比如在草原寒冬冰雪覆盖下,牧民“刨冰”取水的细节;扎拉嘎木吉与一匹老马依依不舍的深情;还有娜仁其木格为夭折的儿子身上抹擦锅底灰,以期他转世回来,延续母子的缘分与情感等等,都特别让人感动,且富有草原风情和蒙古民族对自然对人性的善意。在文中作者引用了不少生活格言和俗语,比如“母亲的宝贝是子女,好汉的宝贝是志气”“个人的利益像青草的影子,公众的利益像高耸的天空”“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等,这些文字穿插在行文中,既给人思考,又表达了蒙古族的生活智慧和生存境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四,张志忠这个人物很有意味,他是汉族,外来户,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他由以往的农耕生活转入游牧生活,受到了都贵玛一家的关怀和帮助,最后成为真正的草原牧民。作品写到了都贵玛老人与张志忠一家的关系。我觉得特别有意味,表现那个时代民族之间的互相帮衬互相融合的和谐关系。这也是今天我们提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体现和典型。

总之,这部报告文学是近期给我印象非常深的作品。在写作前,作者做了非常充分的资料的掌握,现场的采访,在写作中她在语言、对话、情节、细节,还有人物内心的挖掘和典型化的塑造等方面都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尤其她将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的善行纳入到“国之大者”的思想高度和国家,还有民族的整体利益之中来思考和记录,使这部作品有了很高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