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少年时读过的《山海经》
《山海经》是部什么经?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神话、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内容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包罗万汇,也涉及“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等多种学术领域,可谓汪洋闳肆,成为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山海经》中的神话资料为我国传世典籍之最,大量光怪陆离的神仙实际上是原始先民对自然和祖先的祭祀形式,是人类早期思维的投影,折射出先民们对祖先的图腾崇拜。
山经(即《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古称《五臧山经》)多记山水名物。它从南、西、北、东、中五个方位和区划,记载了我国古代各大小山川的名字、地理位置、山势走向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并对其中的出产及其性质、用途和神话传闻等,一一作了介绍。如《中山经》云:“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櫾,其草多葌蘪蕪、芍药、芎藭。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其中山水名称及其地理走向,矿物及动植物出产、神话传说均有记叙。山经所载植物,其中可入药者有五十多种。如《南山经》云:祝馀,食之不饥。迷谷,佩之不迷。白,食之不饥,可以释劳,可以血玉。
海外四经多为异国传闻,非作者实地考察所记,故其内容大都荒诞不经、离奇乖巧。我们耳熟能详的“夸父逐日”,就出自《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第十八之《海内经》记载了我国的洪水创世神话,鲧盗窃息壤被天帝处死,大禹出生,最终平治洪水划分九州等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神话,包括帝俊生晏龙、晏龙发明琴瑟、帝俊有八子、创制歌舞等。
以山为经、以海为纬的史前史书
《山海经》是我国唯一一部史前史书,顾名思义以山为经、以海为纬记录上古社会。自古传为大禹伯益之作,后人认为此书成于并非一人一时,而是漫长的时间增益成书。
“古今怪语之祖”的巨大价值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了解和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综合古今各方观点,对《山海经》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的认可主要有以下五点: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