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峥嵘岁月中凝结的鱼水情  ——评《半条棉被》青少版

http://www.newdu.com 2022-05-24 百道网 晏杰雄 参加讨论

    《半条棉被》取材于红军长征期间发生在湖南汝城沙洲村的真实事件,讲述董秀云等三位红军女战士去寻找大部队途中露宿屋檐下,被村民徐解秀主动留宿家中,帮助医好小孩热病,临走时与徐解秀分享半条棉被。这是一部对“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献礼之作,据同名电影改编,那些遥远的革命故事在当下重启记忆,卸下沉重的血泪尘垢,在岁月中不变色的红色精神回归大众视野。全书深情叙写了我们党与老百姓在峥嵘岁月中结下的深厚情谊,讴歌红军战士们不畏牺牲、英勇抗敌的革命精神,表达了共产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宗旨和初心。
    全书的中心主题是传达出了党和人民之间真挚感人的鱼水情。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意提及:“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正是《半条棉被》这本书所传达出的中心思想。女战士和老乡依依惜别,一条棉被,剪成两半,见证着红军与广大百姓间的深厚情谊,也象征着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不可分离的鱼水深情。在故事中,徐解秀被三位红军姑娘尽管被大雨淋湿也不愿主动敲门打扰村民的行为感动,便主动邀请她们进屋避雨,给她们做饭,还拿出家里的盐巴治疗廖小湘的伤口。尤其是当后面村民对红军的误解解开时,更是请红军到自家做客。最后因接到命令必须离开护送纵队过境时,红军与村民难舍难分、情真意切,各家纷纷拿着腊、糍粑、鸡蛋赶来送别董秀兰等一行人。看着旁边熟睡的朱圣儿,董秀云选择把自己的仅有那条棉被留下来作为纪念;然而徐解秀知道棉被对于秀云的珍贵意义,毅然拒绝。在两人的推脱下,董秀云最终决定把棉被剪成两半,半条给朱圣儿盖着,半条自己带着。尽管艰难的环境,还是想要给群众更好的生活。在这里,半条棉被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它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奋斗;同时,它也提示中国共产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党和人民之间就如同鱼和水,鱼离不开水,党的工作也必须要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这一点,不管是在以前、当下还是未来,都是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人民群众始终是党蓬勃发展的活水源头。把老乡儿子起名“朱圣儿”,也是意味深长的,暗喻这是红军滋养、疗救的革命后代,人民的儿子就是党的儿子,在党的神圣光辉沐浴下,千千万万“朱圣儿”必将接受到人类历史前进的真理教育,把革命事业发扬光大。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部分红色题材创作开始转变书写思路,以微小的日常生活切口、生动的文学形式将历史嵌入到当下现代生活之中。值得肯定的是,《半条棉被》并非单纯的政治性宣讲,而是以故事吸引人,以人情味感化人。小说的故事引子就感人至深,表现了革命岁月里纯洁真挚的男女爱情。团长韩玉山当知道自己可能战死沙场时,选择将他和妻子董秀云成亲时的棉被让四娃带回去给秀云,给她留作纪念。而当董秀云收到这条棉被把病人安排妥当后,不顾危险和艰难毅然决定去寻找老韩的下落。他们俩之间始终牵挂对方、关心彼此的纯洁坚贞的爱情让人为之动容,以及两人红军身份更为这份情感增添了伟大的色彩,更加浪漫高尚。此外,小说还在“半条被子”的中心故事外增补了革命正面战争的细节,使之更全面体现红色精神。如炮弹打来时韩玉山毫不犹豫将罗卫国护在自己身子下,看到四娃把棉被送走后毅然回到战斗位置坚守战场;四娃棉被送到董秀云手中后毅然回到战场,因为自己“不能当逃兵”;罗卫国尽管已经成为盲人依旧走到战争前线以及李知行、张冬生、小江西等人壮烈牺牲在战火中,这一系列情节都体现了革命年代红军身上视死如归、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对青少年具有巨大的启迪教育作用。
    在艺术上,该书也有独具特色之处。首先擅长用特定的环境描写烘托出当时的氛围,促进故事情节发展。如全书开头第一段:“阴霾的天空,太阳透过厚重的云层投射下微弱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和血腥的味道。”阴霾的天空、厚重的云层、空气中全是硝烟和血腥的味道,渲染了一种沉重、紧张的氛围,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故事发展奠定了悲壮感情基调,更好地使读者沉浸式阅读。其次,文风简洁质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续写故事、传达主题思想。作为一本青少年读物,这样的语言风格降低了阅读和理解难度,有利于学生在更好地感悟红色文化精神,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再次,《半条棉被》多用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生动灵活。如董秀云和其他同志刚到徐解秀家时,拉住徐解秀和朱圣儿的手握在一起,很认真地说:“徐姐,我们不是什么大人,那都是旧社会的称呼,是封建官僚的称呼。我们是红军,红军都称呼同志,咱们是一家人,都是平等的。我叫董秀云,以后你就叫我秀云就行。”这一段描写细致地展现了董秀云平易近人、和善可亲的性格,以及红军对封建旧社会坚决打倒、建立人人平等的新社会的革命信念。最后,人物塑造真实、立体化,这主要体现在海伢子、徐秀解身上。这两位人物不是如董秀云、韩玉山一样经过革命洗礼的英雄,而是真实的、有文化惯性的却有血有肉的人物,他们的成长打上了特殊环境和时代的印记。战争岁月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敢于直接投身于革命建设,社会落后的封建思想依然束缚了大多人,所以他们的思想、情感改造是需要时间、需要受到特定事件触动才能产生质的变化。
    如果说这本书在某些地方还需要改进,那就是整个故事结构还稍显平面化。虽然塑造了董秀兰这一位完美坚韧、善良、智慧的红军战士,但是人物政治上层面的价值并不直接等同于形象本身的艺术价值,人物形象的生动性、立体性还稍嫌不足。当然,凭借少量史料和一个故事概述,要构思出丰富的又不失于历史真实的小说细节,是有难度的。作为一本青少年红色文化读物,《半条棉被》的深刻思想意义符合社会思想主流,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担当的思想教育功能是首要需考虑的,兼及艺术价值。再现在峥嵘岁月里凝结的党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书中传达的革命精神仍然值得当下学习、弘扬并践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