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从唐诗选本看明代的文学批评

http://www.newdu.com 2022-05-23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 参加讨论


    

近年来,唐诗选本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产生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文献整理、理论探索、断代研究、个案分析等。孙欣欣《明代唐诗选本与诗歌批评》是此一领域又一部重要成果。
    

《明代唐诗选本与诗歌批评》


    唐诗选本是唐人别集之外唐诗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在唐诗的传承与经典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唐人别集。唐诗编选始自唐代,至明代则在继承前代唐诗传播与接受历史的基础上,结合其时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诗学批评环境,形成了独有的特点与成就。《明代唐诗选本与诗歌批评》聚焦于唐诗选本与明代诗歌批评的关系的阐释,通过对明代众多唐诗选本序、跋、凡例、评点、批注的分析解读,通过对选目的比较,结合明代诗学的发展,从众多唐诗选本中挖掘提取明人的诗歌批评观念,探讨唐诗选本与明代诗歌流派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全唐诗》(全二十五册)



    本书值得表彰的一大贡献在于从明人编选的唐诗选本中梳理分析、抽取归纳了明代诗学理论中最为突出的三个批评观。一为辨体论。本书主要通过对五言古诗的古、唐之辨;古乐府与唐乐府之辨;绝句与律诗之辨等六个方面的集中阐述,从异于理论著作的角度总结了明人丰富的辨体观。二为格调论。本书从高棅《唐诗品汇》中体现出的对诗歌“格”“调”,尤其是对“调”的关注与体认,及其对复古派以格调论诗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到胡缵宗所编《唐雅》将“雅格”“雅调”作为铨选诗歌的标准,对明中期复古浪潮的高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到李栻所编《唐诗会选》一方面延续了七子派以“格调”论诗的传统思路,另一方面又融入了“气象”“意趣”及“悟”等与诗人主体密切相关的因素,对复古派的“格调”论进行了修正与改良,全面展示了选本视域下的明人独特的格调论。三为性情论。本书着重阐述高棅《唐诗正声》、何乔新《唐律群玉》、何东序《十二家唐诗类选》等所体现的理学思想浸染下的“性情”观,以及屠隆《唐诗品汇选释断序》、高以达《选唐诗序》、叶向高《精注百家唐诗汇选序》、钟惺和谭元春《唐诗归》、陆时雍《唐诗镜》等晚明时期性灵思潮影响下的侧重人的一己真情之“性情”观,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人“性情”观发展嬗变的过程。
    

    
    [明]宋懋晋《宋之问诗意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本书值得重视的另一贡献在于将唐诗选本与诗歌流派紧密结合,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关系。集团林立、流派纷呈、文人结社成风是整个明代文坛的突出现象。本书从唐诗选本入手,以异于诗学论著的视角重新审视明代纷繁复杂的流派纷争,异彩纷呈的诗学思想,以及选本与流派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明代中期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在诗坛影响巨大,这种巨大的影响力渗透到选诗领域,促使了唐诗选本的大量产生。这些选本,有的来自复古派领袖对自己诗学观念的进一步伸张,如李攀龙《古今诗删》选唐部分;有的来自与复古派同调的应和者,如胡缵宗《唐雅》及唐汝询《唐诗解》;有的以批点的方式实践复古派思想,如顾璘的《批点唐音》;有的则以实际选诗对复古派思想进行改良,如黄贯曾的《唐二十六家诗》。晚明时期,在以公安派为代表的性灵思潮的影响下,选家的审美取向有所转移,此时不仅出现了大量的以专选或多选中、晚唐诗为主的唐诗选本,而且还有像余俨《唐世精华》这样以个人主体性情为铨选宗旨的唐诗选本,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而竟陵派作为明末异军突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同样以编选、评点《唐诗归》的方式来阐发其诗学理论,张扬本派诗学观念。以上这些唐诗选本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明代诗学纷争的重要载体,为丰富明代诗歌批评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作者以唐诗选本为切入点,结合明代诗学发展实际情况,对选本与流派之关系以及选本中蕴涵的诗歌批评观念进行深入探讨,不仅丰富了明代文学理论的内容,拓展了明代诗歌批评的研究思路,也为明代文学批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原载于《中华读书报》2022年4月20日第10版)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点此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明代唐诗选本与诗歌批评》

孙欣欣 著
    简体横排
    16开  平装
    978-7-101-15544-0
    98.00元
    

作者简介


    孙欣欣,女,1975年出生,河北邯郸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现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唐诗学会之唐诗之路研究会理事,华夏传播研究会会员,河北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文化传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省级项目多项。在《文学遗产》《文献》《河北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