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 | 志存九天 心系华夏
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这样的家书显得弥足珍贵,它们或诞生于革命先烈的临刑监狱里、或急就于战火纷飞的抗敌战场上、或书写在追求信仰的革命道路上,字简而情深,寄托了革命先辈对家国和亲人的浓厚情感。即日起,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将从《百年红色家书品读》一书中,选摘以信仰如铁、忠贞爱国、琴瑟和鸣、舐犊情深为主题的系列书摘,与读者共享。 今天,与读者分享的是以忠贞爱国为主题的家书,摘选了聂荣臻写给父母亲的家书、史砚芬写给弟弟妹妹的遗书、陈毅写给父亲的家书,信中饱含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及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初心使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 父母亲大人膝下: 不得手谕久矣。海外游子,悬念何如?又闻川战复起,兵自增,而匪复猖,水深火热之家乡!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强!无故侵占我国土!“二十一条”之否认被拒绝,而租地期满,又故意不肯交还!私位饱囊之政府,只知自争地盘,拥数十万之雄兵,无非残杀同胞,热血男儿何堪睹此?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 …… 比天六月,尚觉为寒,今年天气,殊为奇怪,但男自入寄宿舍后,因空气较好,运动增多,故身体颇有进步。 母亲之照早已寄归,未知收到否?至二婆之像,因邮有失,乞再寄一张,不知已寄来否?母亲和二婆饮食如何?仍如前健康否? 叩禀! 男荣臻 跪禀 六月三号
这是聂荣臻在比利时留学时写给父母的家书。1919年12月,聂荣臻乘“凤凰号”轮船,离开上海,远涉重洋。经过四十余天航行,于1920年1月抵达法国马赛港,后又到首都巴黎。1921年10月,聂荣臻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考上费用低廉的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学习化工专业。 这封信正是聂荣臻在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学习期间写就的。开篇,简短的问候后,聂荣臻痛陈对国家遭受列强欺凌的忧虑。“水深火热之家乡!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强!无故侵占我国土!”进而,抨击当局的反动,“私位饱囊之政府,只知自争地盘,拥数十万之雄兵,无非残杀同胞,热血男儿何堪睹此?”紧接着,年轻的游子单刀直入,表达自己救国救民的志向。他说:“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年仅23岁的聂荣臻亲笔写下毕生的革命志向: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 这封家书,可以感受到青年时期的聂荣臻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这条道路上,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年时期就立下的报国志向。他为我们当代青年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了青年典范。 亲爱的弟弟妹妹: 我今与你们永诀了! 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我的肉体被反动派毁去了,我的自由的革命的灵魂是永远不会被任何反动者所毁伤!我的不昧的灵魂必时常随着你们,照护你们和我的未死的同志,请你们不要因丧兄而悲吧! 妹妹,你年长些,从此以后你是家长了,身兼父母兄长的重大责任。我本不应当把这重大的担子放在你身上,抛弃你们,但为着大我不能不对你们忍心些。我相信你们在痛哭之余,必能谅察我的苦衷而原谅我。 弟弟,你年小些,你待姊应如待父母兄长一样,遇事要和她商量,听她指导。家里十余亩田作为你俩生活及教育费。 故我死以后,不要治丧,因为这是浪费的,以后你能继我志愿,乃我门第之光,我必含笑九泉,看你成功。不能继我志愿,则万不能与国民党的腐败分子同流。 现在我的心很镇静,但不愿多谈多写,虽有千言万语要嘱咐你们,但始终无法写出。 好!弟妹!今生就这样与你们作结了! 你们的大哥砚芬嘱
这是史砚芬就义前写给弟弟妹妹的遗书。信的原件是在宣纸上写就后,藏在内衣口袋里,随着遗体带出后,才被家人发现的。通过这样特殊的“寄送”方式,这封血迹斑斑、饱含手足深情、为了救国救民宁可牺牲生命的诀别信,才得以留存至今。 史砚芬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他和弟弟妹妹三人靠祖母、母亲纺纱织布维持生计。在祖母和母亲也相继去世后,史砚芬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肩负教育抚养弟弟妹妹的担子,对弟弟妹妹有着深厚的感情。1928年,知道自己被判处死刑后,史砚芬给弟弟妹妹写了这封诀别信。信中,他掷地有声地申明自己无怨无悔的政治信仰,坚信革命者精神永存、事业必成。同时,他从容、理性地交代后事,表达对弟弟妹妹的挚爱,怀着深深的眷恋将家长的重担交给了年幼的妹妹。嘱托弟弟像对待父母兄长一样听姐姐的话,期待弟弟将来“继我志愿,乃我门第之光,我必含笑九泉,看你成功”。 读完这封史砚芬写给弟弟妹妹的遗书,无比动容,他面对死亡没有丝毫恐惧。长兄如父的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字里行间体现出的只是对家人、国家的担心,这封诀别信承载着一位年轻革命者不灭的灵魂。 父亲大人膝下: 阴正廿七日县中严谕领悉。孟熙、季让前后信均收,只修和年余未得只字,怀念之至。儿一切如恒,开春以来体质转健。目前江南战局更大进展,儿部日益壮大,军民关系尤为良好,生平快慰之事无过此者。三五年头敌定片甲不回也。儿已再四请假返里省亲,均以代理无人而遭婉拒,但已允于本年内设法。西望故里,不尽孺慕赡佑为叹惋耳!现寄呈近照两张,神情逼真,以远慰亲怀于万一。顺叩 春安金福! 二儿 俊禀 五月七日抗日纪念节
▲红军时期的陈毅(1928年8月)(左)、新中国成立后的陈毅(1955年)(右) 这是陈毅写给父亲的家书,表达了保家卫国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心,抒发了对父母亲人的挚爱和思念。陈毅自从走上革命道路之后,同父母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但他心里总惦记着自己的父母,时常在工作和战斗的空隙,写信给远方的父母。这封信,就写于1939年春夏之交,当时新四军正在苏南与日寇进行坚决斗争,我方取得了几场战役的胜利,但是战事仍然非常吃紧,敌人组织力量进行多次“扫荡”。在指挥战斗的同时,陈毅百忙中抽空给父亲写信,汇报新四军抗击日寇的战情,表达对亲人的殷切思念,字里行间孝子之心尽显。 陈毅笔触轻松地介绍了新四军日益壮大的局面和良好的军民关系,还根据国内外形势和战局的进展,大胆预测“三五年头敌定片甲不回也”。这个预判,一方面展现了对胜利的期待和对战局的信心,一方面也体现了对未来局势的科学分析。陈毅在信里坦承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和回乡省亲的愿望,但为了抗日大业,只能“西望故里”,遥寄近照,“以远慰亲怀于万一”。 这封信,能切实感受到陈毅的思亲之情,对父母的思念和担忧,尤其看到最后一句,寄回两张他的近照,向父母报平安,以慰父母的思儿之情。寥寥几笔,尽显革命者既以大局为重又牢记亲情的可贵品格。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