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远山灯火》:全景式、史诗化的薪火赓续

http://www.newdu.com 2021-09-26 文学报 崔昕平 参加讨论

    关键词:徐鲁 《远山灯火》
    
    《远山灯火》徐鲁/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徐鲁新作《远山灯火》是一部历史题材儿童小说。作品聚焦于一个曾有“小莫斯科”之称的红色小镇——地处鄂赣交界处的阳新县龙港镇,以“红孩子”梁满仓为核心人物,以上、中、下三部曲的形式,记述了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当下,一个心怀信念与理想的群体的人生选择与生命历程。
    显然,这是一个时间跨度近百年,人物众多、事件纷繁的创作文本。值此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这样的回溯显然具有鲜明的当代性与积极的历史意义。当然,这样的现实主义历史题材创作,也对作家提出了至少两方面的要求。首先,是对历史材料的掌握,是否有点、有面,有原型、有生活;其次,是对纵跨近百年的写作素材的驾驭,如何取舍,如何在文本时间中呈现历史时间,如何在历史时间中选取、排布属于作家的叙事时间。
    对于这样一个凝结着红色历史的鄂东南苏区,作家采用了全景式的呈现,小镇的生活、小镇的战斗、小镇的群体,苏维埃政府、红军队伍,各种形式参与斗争的大中小学生,都在作家笔下得到了真切的摹写。徐鲁显然为这部作品付出了心血,作品中有大量忠实于史实、忠实于生活的细节,与历史时代高度契合。作家以记史的严谨创作文学作品,令那段历史变得具体可感,真实可信。阅读作品,仿佛能听到历史扎实的足音。
    我专意去读了徐鲁《远山灯火》的创作手记。这座龙港镇,确曾是徐鲁青年时代工作过的地方。作家曾多次以切实的行走去触摸和感知那段红色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这个小镇是彭德怀率领的工农红军和地方苏维埃政权开辟的革命根据地,是鄂东南苏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这些真真切切的地理记忆、人物记忆,促成了作家从当代重回历史、展开创作的激情与动力。
    如此大跨度的时代书写,又要始终保持儿童可感知的叙事角度与力度,颇有难度。从历史长河中选取怎样的人和事,选择什么样的片段,也非常考验作家。《远山灯火》对这一题材采取了全景式、史诗化的艺术处理,其艺术呈现让人联想到了老舍的经典剧目《茶馆》。《远山灯火》中,上部《红星斗笠》起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红色苏区;中部《青松翠柏》则跨越到新中国成立,梁满仓成长为战斗英雄,又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役;下部《山高水长》更是直接跨越到新时代,独臂孤老头梁满仓回到了家乡。这位朝鲜战场归来的英雄,又曾奔赴罗布泊,执行制造原子弹的秘密任务,最终回乡时,熟悉的亲人已去世,下一代也都远走高飞。满仓住在埋葬杨红娃、梁老爹和红军战士们的松树冈附近,做起了守墓人。
    在这样大开大合的历史时间截取中,梁满仓成为像王利发一样的贯穿型人物。围绕在这个贯穿型人物周围的,是老老少少的至少三代人。这众多的人物也如《茶馆》中一样,以父子、师徒等形式代际衔接,需要时出场,参与进叙事主线,不需要时隐身,以插叙、补叙的形式隐线延续。场景中,也又有细密的历史交织。作家以这样的技法对题材所做的艺术处理,构成了《远山灯火》突出的特色与优长。作品时间跨度虽大,却并非面面俱到,而是呈现了鲜明的节点聚焦;人物虽然众多,但是多而不乱,且代际衔接,纵横关联,有力地促进了作品意蕴的延伸。
    这部作品上部的立意,在于以多角度叙事的形式重回历史,真切呈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质朴道理,呈现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的真理。作品中,多条叙事线索织就了立体式的历史全景,书中以许多细节,真实再现了全民参战、齐心协力的“全民战争”图景。
    然而,这部作品最打动人的,还不在上部,不仅仅是战争中的流血牺牲,而是中、下部,是亲历残酷战争付出巨大的功臣、英雄、老兵还乡后的作为。那是一种登高俯瞰的精神高度,超越生死,摒弃功利。与战争中牺牲的战友、亲人相比,梁满仓感受到的,是能亲见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幸福与满足。这位获得功臣勋章的老军人,从未向党和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还在有生之年,再次为家乡做贡献。“梁满仓们”的心中,从未想过为自己的付出索取什么,而是更加坚定地、默默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样一种人生,给与当代儿童的,是一种精神的照彻。
    作品中,梁满仓之外,还有一个贯穿三个时代的要素是“列宁小学”。这个苏维埃政权时期建立的小学,一直沿用了当时的名字。这所小学也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列宁小学”正像它的校名一直被沿用一样,延续了一种以祖国、人民为己任、公而忘私的人生态度。小学生们究竟什么是“幸福”的问题答案,也在中部和下部中复唱而出。
    作家写作中有个细节,对文中出现的“三座大山”等历史词汇做了页下注释。这正是一种记忆的警示。代际交替中,许多人物、事件将成为久远的历史,记录他们的词汇也正在逐渐远离当下,走入历史。然而,历史的行进中,人始终应记得自己从哪里来。这些历史,应有文学的书写,形象的记录。它所承载的意义,历久弥新。这恰恰是《远山灯火》的题旨与价值。作品以《远山灯火》为题,叩响的,是薪火相传的时代意义。作品中多次出现了红色的意象,写到绯红的霞光常将龙港镇的房屋、树木映得通红,写到红星纵队“红军花”的典故,写到夜晚金竹尖山脚客栈挂起的风灯,红娃书屋点亮的灯火。这既是写实的,也是写意的。跋涉间,举首遥望到的那团灯火,是精神的引领,是信念的温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