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荐读 | 延安精神的精髓是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21-08-12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荐读 | 延安精神的精髓是什么?
    编者按
    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奋斗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从延安走来——中国共产党如何从危难中奋起?》一书是一部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成功应对危机的专著。它聚焦于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史,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并阐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危机的壮阔历程。即日起,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将结合本书推出系列书摘,从不同侧面展现伟大的延安精神及其时代风貌,与读者共享。
    本期导读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重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坚信“延安窑洞里有马列主义”,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命题,孜孜不倦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最终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更是中国共产党理论上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时至今日也依然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制胜“法宝”。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如何从“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迷信中解放出来,是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迫切的历史任务。
    1938年10月,刚刚在延安站稳脚跟的中国共产党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命题,号召全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实事求是” 原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中对河间献王的一句评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是指“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的治学态度,后作为一种学风,形成实学思潮,从宋至清延续数百年。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一词作了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毛泽东还指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毛泽东为延安中央党校题写的“实事求是”石刻
    正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活用了“实事求是”这一成语,并对“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作了新的解释,把原来的描述治学之道的学院式话语,转化成为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方法的经典表述。由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为延安精神的精髓,贯穿了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党的七大、解放战争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
    注重调查研究
    自1937年10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不久,毛泽东就花了很大心血,把自己从1927年北伐战争到1934年离开江西中央苏区期间所写的11篇调查报告,汇编成册。他之所以把这些资料汇编起来,是要“供同志们参考”,因为随着中共中央落脚陕北,有了稳固而可靠的根据地和大后方,而要在新的起点上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要解决好如何正确地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政策,就必须“以史为鉴”,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正确有序地展开新工作。
    然而面对毛泽东的言传身教,“很多同志,还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却在那里担负指导工作”,保留着“闭塞眼睛捉麻雀”的工作习惯,毛泽东严肃地指出,“这是异常危险的现象”。
    这个问题到了1941年,依然没有明显改观。为此,毛泽东在《农村调查》的序言中写道:“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第二是开调查会”,须知“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要有“求知的渴望”,敢于“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同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又提出:“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随后,他逐步把调查研究活动推到全党范围内实行,并从制度上进行了安排和规定。
    1941年8月1日,中共中央同时发布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两个文件。《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提出除在中央设置调查研究机关外,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独立区域的区党委或省委,八路军、新四军的高级机关,各根据地高级政府,均须设置调查研究机关,同时动员全党、全军及政府之各级机关及全体同志,着重对于敌友我各方面情况的调查研究,并注意把相关材料及时向中央反映。《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规定在中央下设中央调查研究局,担负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阶级关系各种具体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在同一个时间段里,甚至在同一天,既发布了关于开展调查研究的决定,又发布了关于如何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可以说,这种以“姊妹篇”形式出现的党内文件并不常见。由此可以看出,中共中央为在全党部署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以及如何有力有效地实施好这项工作,举措何等有力,而用心又何其良苦!
    不仅如此,为了从中央层面指导全党开展好这项工作,1941年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调查研究局,毛泽东亲自兼任局长,任弼时担任副局长;中央调查研究局下设党务研究室和政治研究室。
    对于调查研究,中共中央领导主动示范,积极参与。1941年,朱德去南泥湾考察并决定派三五九旅到南泥湾实行屯田。同年12月,年近花甲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仍率领20余人,赴甘泉、富县进行调查研究。1942年1月,张闻天率领一个农村调查团,从延安出发到陕甘宁边区的神府、绥德、米脂、晋西北的兴县作了15个月的实地调查,查阅了大量文字材料,写出了调查报告《出发归来记》,指出学习马列主义“要从实际出发,要认识实际,其基本一环,就是对于这个实际的调查研究。”
    
    ▲张闻天同调查团成员在神府调研
    通过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延安掀起了调查研究之风,干部学会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革命实际中去,学会了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整顿三风”
    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于1941年5月,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为标志,至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一致,整风运动宣告胜利结束。
    开展延安整风运动,与当时我们党面临的严峻复杂局势密切相关。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郑重提出了加强学习的重要命题,然而究竟如何学习,特别是在学习中怎样克服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顽瘴痼疾,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红军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和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分别纠正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在党内严重存在的“左”倾路线和右倾错误,虽然两次会议都分别“破了题”,但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并没有来得及对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特别是没有从思想路线的高度对党内历次错误的根源进行深刻的总结。
    另外,自抗战以来,党员人数由4万发展到80万,其中大多数来自农民、小资产阶级。由于战争环境紧张严酷,党不可能对他们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而他们的阶级出身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很容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想和作风的影响。如何教育和引导这些新党员,提高他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水平,提高他们辨别真假是非的能力,特别是养成适应紧张严酷的战争环境和斗争环境的本领,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问题。
    这些问题如不解决,解放区的困难就无法克服,中国革命就不能继续前进。因此,在党内开展一次整风运动,用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作风去武装全党显得尤为必要。
    
    ▲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杨家岭小礼堂
    延安整风运动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树立马克思主义作风为主要内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为,延安整风运动不能再延续以往的错误做法,不能单纯依靠组织处分和采取压服的方法,而应采取正确的方针:“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即“团结——批评——团结”。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即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通过整风运动使党员和干部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辨别是非、观察问题。
    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精心部署下,从1941年冬季开始,全国各地党的高级干部的整风学习普遍开展起来,从而为在全党范围开展整风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创造了必要的组织条件。
    
    ▲开展理论学习
    到了1942年3月,整风运动延伸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中央单位、边区政府、部队学校等各单位的全体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了全覆盖。据统计,1942年6月,延安共有一万零九十八人参加了这次整风学习。为什么要采取全党统一部署、集中学习的方式?毛泽东曾这样解释:“为了纠正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良作风,我们提出了整顿三风。但要达此目的,非有集体的行动,整齐的步调,不能成功。”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延安整风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理论素养,在党的历史的深入学习中分清了思想路线是非,也从整体上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可以说,正是通过延安整风,才真正有效地克服了长期困扰中国共产党人的教条主义倾向。正如胡乔木所说:“如果不经过整风,全党在这个问题(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上的认识是解决不了的。”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