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初心 | 钱学森: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http://www.newdu.com 2021-08-10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初心 | 钱学森: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快的发展和最大的跨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得益于党和国家为科技发展绘制的清晰蓝图,更归功于一代接一代怀揣科技报国志的科学家们,坚贞不渝地将科学研究与国家前途、民族和人民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钱学森在人生最顺利、最高光的时刻,毅然选择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在新中国航天科技的星空上,钱学森无疑是一颗最闪亮的“星”。他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九十八个春秋,心系国家和人民,为了中华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钱学森活成了一座时代的丰碑。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钱老身上的四种精神,回望他坎坷而辉煌的一生。
    爱国精神
    1946年,35岁的钱学森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取得了很多人暮年之时也未必拥有的成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钱学森要放弃美国的一切,回到百废待兴的中国参加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
    钱学森的选择在美国掀起“惊涛骇浪”,他要回国的事很快就被美国军方知道了。当时,美国国防部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说:“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红色中国。”1950年9月,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将钱学森拘留在特米诺岛上的拘留所里。后因加州理工学院的不懈努力和抗争,钱学森终于在第15天被取保候审。但是,他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5天掉了15斤肉,并且失去了语言能力。随后,美国移民局通知钱学森,说他已被认定为“曾经是美国共产党员的外国人”。根据美国法律,移民局决定将钱学森“驱逐出境”。但美国政府又深知钱学森的分量,不想让他回到中国,因此钱学森既不能在美国自由地生活也不被准许回到中国,家里24小时受到监视,夫人蒋英也成为监视对象。
    期间,钱学森被政府派来的特工在大街上跟踪,私拆他的信件,闯进他的家中或者办公室。为了躲避这些,钱学森先后搬家4次,但依然无法摆脱。为了不被监视,钱学森甚至一度将沙发搬进卫生间工作。
    1955年6月15日,钱学森在家中写了一封致自己好友陈叔通的信,请他代为向中国政府求助,信中这样写道:
    

“被美政府扣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阻碍归国令已于4月被取消,然我仍身陷囹圄,还乡报国之梦难圆,省亲探友之愿难偿,戚戚然久之……恳请祖国助我还乡,帮我结束客居海外生涯,还我报国夙愿。切切!……”


    这封来自美国的信件,先寄到比利时,再到上海,之后是北京陈叔通处,转了大半个地球之后,最后摆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桌上。
    
    1955年7月,中美正式谈判。在正式谈判之前,中国在先期释放4名美国飞行员后,再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以示诚意。谈判开始,中方对美方公开声明“中国学生愿意回国者皆已放回”提出异议,但美方不认为有阻止中国学生回国的行为,“不回国的为个人意愿”。于是,中方拿出了钱学森的求助信件,美方代表顿时无言以对。
    不得已,美国当局不得不允许钱学森回到中国。
    创新精神
    钱学森回国之初,陈赓大将曾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什么不能搞?外国人能搞,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搞?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有美国研制火箭、导弹经历的钱学森,豪横的答复使中国领导人一下来了精神。
    听说钱学森言中国可以搞导弹,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元帅,顾不上自己正在住院治疗,立刻请来了钱学森。
    彭德怀之所以如此迫切,因为他难以忘怀,朝鲜战场上美国肆无忌惮、三番五次地挥舞着“核之剑”的情景。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公开表示:“将采取包括原子弹在内的必要措施,以应付军事局势。”
    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提交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当时为保密起见,用“国防航空工业”来代表火箭、导弹和后来的航天事业。
    这份意见书,提出了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同时还列出一批可以参加这一事业的高级专家名单,如:任新民、梁守槃、庄逢甘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开路先锋。
    同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出了那段振奋人心的经典话语:“我们现在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我们要不受别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之后,钱学森主持撰写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并对优先发展飞机还是优先发展导弹提出掷地有声的建议。同时,他分析,导弹研究不一定比飞机更难,导弹是无人驾驶的一次性武器,而飞机是有人驾驶的需要反复使用的。因此,飞机对于使用材料就有更高的要求。现在看来,这种分析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当时我国工业的制造水平还徘徊在较低水平。
    1965年1月,在我国相继成功发射第一枚弹道导弹、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以钱学森为主的老一辈科学家向中央建议加速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1970年4月24日,我国名为“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1986年,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奉献精神
    钱学森刚回国时,中国社会刚刚从被侵略和战乱中恢复平静,经济低迷、百废待兴,能提供给科学家进行试验研发的条件十分有限。
    然而,这些困难都没有吓退钱学森所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他们深刻明白“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克服从物质到学术上的种种困难,迎难而上、咬牙坚持,更多的科研人员隐姓埋名,聚集在研发基地展开秘密科研。青海湖畔的荒原和新疆罗布泊见证了一代人的激情和热血;一篇篇重要论文也记录着时代功臣们追寻真理、探寻科学的坚实步伐。
    1968年12月初,在青海基地发现重要数据,钱学森的好友郭永怀急于回京汇报。凌晨,飞机在北京机场降落时发生事故。但是,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两具烧焦遗体的分开现场,可以听到“咔嚓咔嚓”的断裂声。当人们正在疑惑两个男人为何如此这般时,分开的两人之间掉出一个公文包。打开公文包,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全场人员无不潸然泪下。
    
    ▲郭永怀
    郭永怀牺牲后的第22天,钱学森忍着失去亲密战友的强大悲痛,挥泪指挥,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钱学森曾说:“……我打算竭尽努力,去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钱学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航天事业初创之时,在没有任何外国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钱老自编教材,为年轻的科研人员讲授《火箭技术概论》。他坚持每周都拿出时间和年轻人讨论技术问题。
    之后的几十年间,他带领新中国的科学家们完成了数不清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淡泊名利精神
    1991年,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那年,掀起了学习钱学森的高潮,但让人没想到的是,铺天盖地的宣传让钱学森大为恼火。他的秘书涂元季回忆:“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忙得不可开交地接着一个又一个电话时,钱老很不高兴地推开房门,说,你怎么还在忙呀?我们办任何事情,总要有个度。这件事情(指对他的宣传报道)也要适可而止。这几天报纸上天天说我的好话,我看了心里都很不是滋味。难道就没有不同意见,不同声音?……请你立即给一些报纸杂志打电话,叫他们把宣传钱学森的稿子都撤下来。”
    1992年,五一节前夕,中华全国总工会通知钱学森办公室说,已经通过表决,钱学森为全国劳动模范,请老人出席表彰大会。当秘书把消息告诉钱学森时,钱学森说:“请他们不要如此。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已经很高了,不要把荣誉堆到一个人头上,务必将这一荣誉授予别人,以便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任何时候都不居功自傲,任何时候都能站在全局思考问题,这就是钱学森。
    钱学森是我国的导弹专家,航天之父,“导弹”“航天”等词语也是他的首创。
    但是,对于“导弹之父”“航天之父”这些称呼,钱学森曾多次说明,他不同意这些称呼。他常说,自己是在导弹、航天这样的科学工程中恰逢其时地做了一点事情,仅此而已。
    晚年的钱学森即便是卧床不起,依然心系国家航天事业、科技事业、教育事业等,他把毕生精力全部报效给了祖国!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
    在钱学森的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