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香港诗歌的反抗意识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新京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最近我读了两位诗人在香港出版的新诗集,分别是陈灭的《市场,去死吧》和廖伟棠的《和幽灵一起的香港漫游》,展读之下,不禁感悟到一位诗人的反抗意识,绝不是在一首诗、或一个时期的几首诗中便能呈现,而必须长期浸淫在“以诗言志”的诗歌创作状态之中,反抗才能真正被内化深化。□邓正健(发自香港)
    1
    对于一位诗作丰富,诗质深刻的诗人,我们读其诗集,就恍如读一首长诗。事实上在香港文学界中,陈灭跟廖伟棠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诗龄很长,创作勤快,亦各自锻炼出轮廓分明的诗歌风格。
    就以新近出版的这两本诗集为例,我发觉“香港城市的幽灵”总是萦绕在两位诗人的作品中。道时弊、谈小区、说历史、论身份,读诗集的时候,幽灵仿佛正潜伏在香港城市的街巷之间,诗人马上将之召唤出来。有人说过香港的城市再现是一种“逆向幻觉”,即处处存在着大量事物,却又无法被看见。诗人写香港城市的幽灵,正是重新将逆向幻觉变回真实,让外来人和本地人都看得真切。如果说反抗就是以诗歌再现真实,那么陈灭之反抗跟廖伟棠之反抗,就只有形式和姿态上的差别,在意识上完全相同。
    2
    若把陈灭的诗集《市场,去死吧》读成一首反抗长诗,便能轻易透露出他近年文人议事的主动性和介入性。他常以原名陈智德撰写文化评论,经年下来,俨然已成香港评论界的一位名家,但他的诗作却一直未受一般读者注意。但自2003年开始,陈灭不仅仍如常偶有诗作发表,更积极在报刊发表系列诗歌创作。这些作品都已收录在《市场,去死吧》里,相对于他过去的诗集《单声道》和《低保真》,集子中的诗风更趋沉静,却蕴含着直面现实的更强力度。
    可以这样说:《市场,去死吧》中的诗歌,不是针砭世道,而仅在呈现社会真实,但呈现的深刻之处,却又有如叶辉在书中序言所说,陈灭足以成为他心中的保罗·策兰。当然陈灭并未如保罗·策兰般带着巨大的历史伤痛,却也是因世情催化而努力创作。邓小桦指《市场,去死吧》是近年香港诗歌的巅峰,我以为巅峰之处,或许只是在《说不出的未来》或《市场,去死吧》等一部分作品,实况是诗集中仍保留着好些少作的腼腆态。不过正如作为诗人的陈灭,跟作为评论家的陈智德之间的身份断裂一样,诗人的情态也停留在港式文人的封闭性忧郁,亦有着一份直面世界的精进与跃动。陈灭的反抗意识显然不是凶悍猛火,而是儒将般的温火,那正是在诗人情态的断裂中调教出来的,比一般的反叛激情烧得更久。
    3
    对照陈灭温热躁动,廖伟棠的反抗意识则潇洒得多了。过去我常以波希米亚式吟游诗人来看待廖伟棠,总觉得他的诗风豪迈而世故,轻盈但苍老,仿佛看透世事,却在高唱低回之间,令人既舒服又不安。当然这跟廖伟棠的历练有关,他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广州,成长成名于香港,却又曾旅居北京多年。香港文学界好像较少认真对待他的“香港诗人”身份,反而在香港读者的印象里,他更像内地或台湾诗人,又或者说,我们根本无法为他的城市身份作一个严格的说法。这无疑是波希米亚气息的由来。
    但《和幽灵一起的香港漫游》却展示了另一种的诗歌定位。我对廖伟棠反抗意识的注意,主要是在他的评论文章,例如他在论及陈灭的文章里,正是以鲁迅的《摩罗诗力说》,转论在犬儒盛世的现代香港里,隐藏在诗歌中的反抗形态。反而在他的诗歌里,反抗味道没陈灭的猛烈,而是淡然滑溜,平滑地铺展在他的大量诗作中。因此可以预料,《和幽灵一起的香港漫游》中的作品并不会有新鲜的突破,或是失准,诗歌格调尽管少了叙事体,而多了描写和挖掘,却仍不脱波希米亚式风情。
    而最令人畅快的是,在“香港城市”这一命题之下,诗集中居然呈现出更为丰硕的入世质感。我曾在读完他离开北京后出版的《我们在此撤离,只留下光》时,慨叹他为何只要“波希米亚中国”,而不说“波希米亚香港”?到此,我终于读到诗人笔下的“波希米亚香港”了。
    《和幽灵一起的香港漫游》中的作品远比温柔的书名硬朗得多,廖伟棠所追问的“盛世”,跟陈灭要嘲弄的“市场”一样,既是香港城市的幽灵,又是把幽灵抛入现实的动力。至于诗歌,廖伟棠跟陈灭的反抗意识,哪怕是截然不同,却同能应时地从文学抛向世界。在文字已不再感动人的盛世里,香港诗歌还能如何走下去呢?我们惟一能寄望的,可能就是这种诗歌的反抗意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