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回顾、反思、深化与创建——2019年文艺学学科概况及发展态势(2)

http://www.newdu.com 2020-08-10 《中国文学批评》2020年第 李永胜 参加讨论

    注释
    1(2)高建平:《资源分层、内外循环、理论何为——中国文论70 年三题》,《文学评论》2019年第5期。
    2(3)蒋述卓:《70年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四个问题》,《学习与探索》2019年第8期。
    3(4)杜卫:《文艺美学与中国美学的现代传统》,《文艺研究》2019年第1期。
    4(5)陶水平:《20世纪“中国艺术精神”论的历史生成与当代发展》,《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第3期。
    5(6)王一川:《回到语言艺术原点——文艺美学的三次转向与当前文学的间性特征》,《文学评论》2019年第2期。
    6(7)王确:《从文学主体论到主体间性与审美意识形态论——遥望五四传统的改革开放 40 年中国文论》,《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第3期。
    7(8)张江:《公共阐释论纲》,《学术研究》2017年第6期。
    8(9)张江:《“解”“释”辨》,《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1期。
    9(10)李春青:《论先秦儒学阐释学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1期。
    10(11)金惠敏:《阐释的政治学——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谈起》,《学术研究》2019年第1期。
    11(12)张颖:《被争夺的意义权力——论符号学视域下解释的“正确标准”问题》,《当代文坛》2019年第1期。
    12(13)刘毅青:《作者意图的隐匿性及其阐释》,《人文杂志》2019年第9期。
    13(14)高建平:《论艺术与技术的“间距”》,《江海学刊》2019年第1期。
    14(15)赵毅衡:《主体“部件出租”:论作品中艺术家主体性的表现方式》,《思想战线》2019年第5期。
    15(16)高建平:《创新才能激活美学传统的当代意义》,《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6期。
    16(17)张法:《美学:以多型历史和当下现状为基础的知识体系建构》,《文艺研究》2019年第9期。
    17(18)姚文放:《从“第三王国”到“日常生活”:当代美育的后现代转向》,《江苏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18(19)李艳丰:《审美文化的治理性与当代美学话语的文化政治转向》,《文学评论》2019年第3期。
    19(20)高楠:《马克思的“不平衡”理论要对艺术生产说什么》,《文学评论》2019年第1期。
    20(21)妥建清:《马克思的戏仿论探蠡》,《文学评论》2019年第1期。
    21(22)王杰、王真:《马克思“现代悲剧”观念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展开——重读1859年马克思恩格斯致拉萨尔的信》,《吉首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
    22(23)姚文放:《生产性文学批评论纲》,《扬州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23(24)高楠:《论文学批评的生产属性》,《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24(25)胡亚敏:《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文学与政治新探》,《文学评论》2019年第3期。
    25(26)包大为:《布莱希特的“戏剧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学实践及其未竟使命》,《文学评论》2019年第1期。
    26(27)泓峻:《社团传播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品格的影响》,《文史哲》2019年第2期。
    27(28)邓晓芒:《论康德美学的认识论结构及其改造》,《哲学研究》2019年第7期。
    28(29)庄威:《论康德美学中的“共通感”思想及其理论效应———兼及中国思想中“情”的问题》,《文艺研究》2019年第6期。
    29(30)朱立元:《对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再思考》,《西南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30(31)彭锋:《艺术的终结与禅》,《文艺研究》2019年第3期。
    31(32)金永兵:《论新历史主义的理论旨趣及其文化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32(33)王晓升:《经验的贫乏与家园的失落——本雅明的经验概念分析》,《江海学刊》2019年第4期。
    33(34)卢文超:《艺术事件观下的物性与事性——重读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文学评论》2019年第4期。
    34(35)杨磊:《探寻美好生活:布拉格学派的结构功能主义美学》,《文艺研究》2019年第5期。
    35(36)薛富兴:《品:一个关于审美判断的普遍性范畴》,《南开学报》2019年第4期。
    36(37)李祥林:《中华审美范畴的“妙”及其性别人类学释义》,《南开学报》2019年第4期。
    37(38)郑伟:《严羽的诗歌哲学及其美学史意义》,《文学评论》2019年第4期。
    38(39)都轶伦:《重审公安派之思想与文学——“真”及其导向阐论》,《文学评论》2019年第2期。
    39(40)罗成:《“感动”的启蒙——早期鲁迅文艺思想起源的内面构造及历史意义》,《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第2期。
    40(41)周维东:《革命文艺的“形式逻辑”——论延安时期的“民族形式”论争问题》,《文艺研究》2019年第8期。
    41(42)刘卓:《“群众的位置”——谈延安时期文艺体制的“非制度性”基础》,《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42(43)李雪莲:《重审“静穆”说——从鲁迅与朱光潜的“希腊”论争说起》,《文学评论》2019年第9期。
    43(44)张郁乎:《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儒家维度》,《哲学动态》2019年第8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