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少儿 > 评论 >

杨红樱科学童话的艺术魅力

http://www.newdu.com 2020-07-09 “科普社”微信公众号 李英 参加讨论

    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和《笑猫日记》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这些作品倾向于人格教养,其实,杨红樱也是一位科学童话作家,她的科学童话——“我们的地球”系列在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什么是“科学童话”呢?
    有过不少各种各样的界定。比如我国少儿科普编创的领军人物王国忠认为科学童话是“通过童话的丰富的幻想、虚构的情节、拟人化的手法来表达科学知识”。台湾作家徐正平指出科学童话是“把自然现象、宇宙奥秘或科学原理,运用高度的想象力,拟人化的儿童语言,写出寓有道理的故事来。”著名作家叶永烈则提出:“科学童话是以童话形式给孩子们讲述科学知识。”
    
    “我们的地球”系列科学童话
    可见,无论何种定义,都明确了“科学童话”不同于一般童话的特点:科学性。杨红樱这套“我们的地球”系列科学童话,在科学性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其中一本《沙漠小精灵》,包含30个故事,涉及到了沙漠环境中的方方面面的科学知识。有的是关于自然环境,像月牙泉为什么没有被流沙掩埋?鸣沙山的沙子为什么会发出声音?风蚀城堡的特殊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沙漠地区的风对地表有怎样的塑造作用?黑风暴和海市蜃楼是怎么形成的?有的是关于沙漠中的植物,比如花棒、胡杨树、短命菊、补血草、翠雀、狼尾巴花、沙枣树等,它们依靠自己的特殊技能,得以在沙漠中存活。还有很多是关于沙漠中的动物,像骆驼、沙蜥、毛腿沙鸡、灰伯劳、凤头百灵、阿拉善黄鼠、鸢、跳鼠、裸鼹鼠、艾鼬、沙蟒等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沙漠生态圈。书中对于科学性的把握十分精准,比如在讲到“月牙泉”的时候,对大多数沙漠河流“有头无尾”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又对月牙泉所在的鸣沙山的特殊地形进行了分析,从而使读者恍然大悟,明白了月牙泉为何能够成为“永远的清泉”,千百年来不曾干涸。
    科学童话的读者对象是儿童,因此它并不能直接、生硬地搬出科学知识,而是要让儿童在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科学知识,领会到科学精神。而这就考验作者的功底了。杨红樱的科学童话非常引人入胜,它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是故事的整体布局和开头。“我们的地球”系列包含三本书,分别是《北冰洋的巨兽》(海洋篇)、《沙漠小精灵》(沙漠篇)以及《黄莺事件》(森林篇),选取了不同的地理环境作为故事展开的背景。每一本都是采用了类似单元剧的形式,像一个一个的冒险或者闯关游戏,整本书又是一个完整的长篇故事。然后每本书的开头设计都很巧妙,且绝不拖泥带水。以《北冰洋的巨兽》为例,开头是䲟鱼波卡被渔船抓住了,被系上绳子,用来钓其他鱼,小蛙人救了他,然后他们开始了在海底的一系列漫游,先后遇到海里的各种动植物,这样,整本书的情节非常顺畅。而《荒漠小精灵》的开头是“米奇最大的愿望是到沙漠里去 ”,米奇是谁?几岁?他为什么想到沙漠里去?这些都没有写,反而引起了读者的好奇。
    其次,故事角色的安排。这三本书都安排了一个主要角色和一个辅助角色,也就是俗称的“助攻”。《北冰洋的巨兽》里,主角是小蛙人,配角是䲟鱼波卡,小蛙人还没有来过大海,而䲟鱼波卡是个海洋通;《荒漠小精灵》里,男孩米奇是主角,鸵鸟巴巴是配角,米奇是第一次来到沙漠,而鸵鸟巴巴对沙漠里的事儿一清二楚;《黄莺事件》里,主角是神犬探长,他还有一个助手——青蛙博士。神犬探长擅长推理,而青蛙博士无所不知。这样,主角引导着读者不断地探险,而配角则承担了为读者进行科普的功能,总是在关键的时候答疑解惑。这对科学童话来说,是一种非常有利的配置。
    第三,陌生化效果的运用。正因为故事主角第一次来到陌生的环境,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这样在探险的过程中,就可以大量使用陌生化的手法了。所谓陌生化,就是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传递鲜活的感受。比如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猫》,用猫的眼睛看待这个世界,当它第一次见到人类的时候,觉得是个“奇妙之物”,“那张应当长着茸毛的脸上,竟然光溜溜的,简直像个烧水的圆铜壶。”在杨红樱的科学童话里也有不少这样的手法,比如米奇在沙漠里见到了一种怪树,“下面长着柳树的叶子,上面却长着杨树的叶子,中间还有一种叶子,既像杨树叶,又像柳树叶……” 这其实是胡杨树。这段描述是从米奇的视角展开的,是一种充满陌生感的描述,而不是直接告诉读者:“沙漠里长着胡杨树,树叶……”这就带来了比较新奇的阅读体验。
    第四,故事情节的设计。我平时也写一些儿童故事,是关于汉字起源的,就感到编织故事是最难的。比如,我要向读者传达一个知识点:攵,也就是俗称的“反文旁”,是手里拿着棍棒或者鞭子的意思。我需要通过几个字来让孩子理解这一点儿:“进攻”的“攻”有反文旁,因为进攻的时候手里要拿着棍子;“牧牛”的“牧”有反文旁,因为赶牛羊的时候手里要拿着鞭子;“改正”的“改”有反文旁,因为它是一个人跪着,另一个人拿着鞭子或者戒尺之类的在让他改正错误,还有“放”“救”“败”“教”等等,也都带有“攵”。然后我还需要把这些点串起来,串成一个完整、流畅、跌宕起伏的故事,而不是若干场景的串联,这样儿童才能感兴趣,想要读下去。而这其实是特别难的,是最耗费脑细胞的地方。杨红樱在这方面就极为擅长。比如《黄莺事件》里有一个故事,可谓层层悬念,环环相扣:幽兰山谷发生了可怕的事件,神犬探长和青蛙博士前去探查。第一个悬念是,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等他们到了,发现一只红公鸡两条腿痉挛,倒在地上一抽一抽的。第二个悬念是,红公鸡到底怎么了?青蛙博士把一碗水放在红公鸡面前,它更恐惧了。青蛙博士根据红公鸡的表现,认为它应该是感染了狂犬病。可是,它的身上根本没有被猫狗咬破的伤口,村子附近也没有发狂的猫狗。后来他们在老牛的指引下,找到了一头染病死去的驴子,在驴子身上发现了特别细小的伤口。新的悬念又产生了:到底是什么动物造成了这样的伤口呢?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到了傍晚,天空飞过一片黑压压的“鸟”,仔细一看,原来不是鸟,而是一群蝙蝠。青蛙博士认出了是吸血蝠,看来罪魁祸首就是吸血蝠。这样又面临新的问题:到底怎样才能消灭吸血蝠呢?他们看到吸血蝠攻击羊,在羊身上舔血。又发现吸血蝠很喜欢互相舔毛,清洁身体。而且它们总是夜复一夜地在动物的同一个伤口上舔血。根据吸血蝠的这些生活习性,神犬探长和青蛙博士在这群吸血蝠又去羊那里舔血的时候,捉住了其中的几只,在它们的身上涂了毒药。这几只带有毒药的吸血蝠飞回巢穴,和其他吸血蝠互相舔毛,于是一群吸血蝠都被毒死了。这个故事的构思就非常巧妙,它试图给孩子科普的知识点是狂犬病的症状和吸血蝠的特性,但并不是直白地告诉孩子,而是通过一个曲折离奇的侦探故事,把知识点包裹起来,从而使科学内容和科学精神得以更加有效地传达。
    总体而言,杨红樱的科学童话在把握科学性的基础上,有极强的艺术魅力,充满新奇感、设计感,就像是一件剪裁新颖、别致的衣服,不落俗套。而对于广大儿童来说,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又获取了科学知识,可谓双重收获。
    作者简介:李英,文学博士,博士后,“三千字”品牌联合创始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研究人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